|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1 21:00:15
|
查看全部
四、能本管理的组织操作
能本管理的组织操作是能本管理制度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在能本管理中最具操作性,也举足轻重。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根据我国组织中的现状,其中最需要的是建立一种“能级制”。
所谓“能级制”,是依据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尤其是??过在组织内部确立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公认的、可行的能力测评的标准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客观而合理的评定,给予合理的岗位定位定级,并建立起与行政职务阶梯相匹配的且同等重要的、适当的、有序的、开放的、流动的和有活力的业务(技术)能力阶梯,据此赋予组织成员以不同的责、权、利,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长和各尽其用,调动各自的积极性,有利于组织达到有序并富有活力的一种管理机制和方法;它是能本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根据能本管理思想和当前我国组织管理现状而探索和确定出来的一套组织操作体系。
“能级制”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基本内容。
1.“重视能力”
只有重视能力及其价值,才有可能进一步认真去做有关能级制的其它工作,这是思想基础和前提,轻视能力的人是不会重视能级制的。重视能力具体表现在认真而科学地测评能力、配置与使用能力、开发能力和核算能力上。
2.“测评能力”
对能力的管理首先要对人的能力进行评价和判断,这是实行能级制的第一任务。它包括建立能力评价组织,制定测评的指标和标准体系,确定测评的制度、原则和方法,岗位划分与岗位能级要求的确定,判定员工能级,公布评价结果并正确面对受评客体的反应六个基本环节。可简称“标准考核制”。
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结构合理而又便于公开监督的能力评价组织,以保证对每个员工的能力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建立能力评价的组织机构,应着重在人员组成结构上下功夫。原则是必须挑选那些懂行的、公正的、与评价工作有直接责任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人参加。
制定测评的标准体系,避免凭个人主观印象、感情远近和好恶进行评价。能力评价,是能级制中难度较大但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难就难在因为有些人的能力和有些能力一时难以明确评价,重要在于它是实行能级制的技术基础和前提。但无论怎样,评价还是可以进行的。能力评价,大致可运用以下能反映一个组织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的指标体系: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如学历等);社会经验丰富程度;理论思维能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想像力;劳动的量和质(常规性劳动或是创造性劳动);掌握活动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掌握活动准则、规范的程度;职业技能高低;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创造程度;实战能力;工业业绩的大小;实现组织目标的状况;群众公认度等。当然,各组织在运用这些指标体系时还应做到:结合本组织的特殊实际将这些指标体系具体化、分解量化、标准化和可测化、本组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可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作适当调整和完善;注意结合本组织的情况合理安排评价标准之间的权重。
确定测评的制度、原则和方法,力求使评价达到严密、规范、客观、准确、合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情感意志性、片面性和模糊性。组织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价时,应遵循程序化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即一定要遵循所规定的严密程序和环节逐步进行,以制度约束评估。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价,也应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的原则。客观公正,是对员工能力和能级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尽力客观、准确、公平地反映员工的实际能力;民主公开,是对员工能力能级的评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公开、评价程序公开和评价结果公开;科学合理,是对员工的能力、能级进行评定时,指标要全面,标准要合理,方法要科学,程序要严密。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价,既要综合运用以上指标体系,将其具体化、量化和标准化,还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能力测评在国外已实行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能力测评也将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因为一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利益和组织获取人才等,都主要通过市场平等竞争的途径来获取,只有通过能力测评,才能真正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才能将人从“人力资源”升华到“人才资源”的境界,也才能使每个人找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位置。根据人的能力构成要素的各自特点和现有的对人的能力进行测评的具体操作手段,对员工能力的测评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考试。考试主要是检验员工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较为客观、公平、有效且通行的一种方法。考试内容多为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题型多为客观题(以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内容)和主观题相结合,考试方式多为闭卷和半闭卷,考试的对象可分为应试能力型和实践操作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