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荐工奖”治不了“用工荒”的内伤
文/向正鹏
年底普工难招再次来袭,武汉企业开出的“荐工奖”奖金也水涨船高,推荐一名员工最高奖超2000元。“企业今年加大了‘荐工奖’力度,奖励600元钱不算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说,武汉一家电子企业规定,凡是推荐工人去该单位且工作满半年,推荐人就能获得推荐岗位一个月工资奖励,金额超过2000元。(武汉晚报)
在人们印象中,通常都是人找工作,而如今却年年出现工作找人的情况,在企业开出越来越高“荐工奖”的情况下,“招工难”依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与此同时,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中不难发现,包括新成长失业青年、转业人员及其他失业人员在内的待业人员接近300万人,前些天关于2011届大学毕业生仍有57万待业在家的新闻更是被热炒。
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求职难,有供有需的求职市场本应是企业觅得良才,求职者各就各位的双赢局面,然而我们期待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可是企业要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企业管理者无奈之下只好使出“荐工奖”这一招,希望通过员工的人际关系招来一些跟自己一样的务工人员,以解燃眉之急。不可否认,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缓解了企业一时的用工荒,然而,年年招人却年年缺人手的状况昭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零敲碎打的“荐工奖”只是一剂量止痛药,要从根上解决用工荒这个顽疾,企业最亟待改善的是当前员工们并不买账的用工环境。
这些年来,虽然国家一再明令禁止拖欠民工工资,但是各种版本的民工讨薪"血泪史"依然不时出现。众所周知,普工大多干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些员工也多是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家里的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指望着他们每个月的工资,而一些企业的拖欠行为却让这些指着工资过日子的工人伤透了脑筋,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不说,说理的过程都充满艰辛,一些企业成了民工们惹不起的苦主,工人自然会另谋出路,纷纷选择跳槽或者回乡务农,哪怕挣的少点也总比没有好。从这一点来看,按时发放工资,不拖不欠应该成为企业用工的底线。
在不拖欠薪酬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在致力于改善员工福利待遇的问题上下工夫。此前一份针对用工荒问题的调查中,工资收入低,孩子入学问题和社保问题成了困扰员工前三名的难题,这也增加了员工被迫离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所在。所以企业应当多为员工考虑,除了涨工资,员工子女的就地入学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健康问题都不应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尽最大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员工才不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离职,也能定下来好好为企业工作,创造更大的产值。
除此之外,健康的企业文化业也必不可少。关注员工的心理状况,定期组织一些员工的娱乐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为一些力求上进的员工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员工有提升的机会,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企业应该调整管理理念,多一些人文管理,尊重员工的劳动,维护员工的利益,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让求职者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毛遂自荐的愿望,“用工荒”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