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特写】“用劳动的双手创造幸福的未来”
《工人日报》(2012年11月19日 04版)本报记者 肖玉保 吴铎思
“路是涌动的历史,从沙土路、石头路、沥青路到水泥路,它承载了公路发展的历程和变迁,再现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建省永泰公路分局职工文化中心以路的变迁,以与职工息息相关的劳动工具的变化,再现了养路工文化。“把文化基因注入职工成长历程,体现了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的理念。”日前,在永泰公路分局调研工会工作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如是说。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路平,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陈元邦等一同调研。
永泰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县,举目望去,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天,感染大家的不仅是山水,还有永泰公路分局用心营造出来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家的氛围。
位于202省道旁王布养路站内的职工文化中心,有几十幅老照片以及若干实物,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永泰筑路养路的历史变迁和养路工人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
“用本单位的创业历史激励后人,用身边的先进,身边的事反映企业文化,凝聚职工。”看着一张张照片,张广敏说,“这些照片很亲切,我觉得自己单位的职工看了更会感同身受。职工爱看,想看,乐意参与,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有独特之处。”
在职工文化中心,永泰分局历届获得劳模称号职工的照片及简要事迹被放在显要位置,展示了养路工人的风采,也用劳模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养路工。
“从牛车、板车、拖拉机,肩挑手推,到现代化的工具,反映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历史变迁,还有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企业对企业文化独特的理解和用心。”张广敏对永泰分局的企业文化给予充分肯定。
“喝水方便吗?午餐怎么解决?”张广敏关注的还有养路工生活条件等问题。
“现在条件好多了,有班车接送,职工吃住都在养路站里。”一旁的永泰公路分局局长何肖斌接过话茬。说话间,一行人走进职工食堂,一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张广敏仔细察看了饭菜情况,当看到菜色品种多样时,他高兴地说,“让职工吃好吃饱,就有在家里的感觉。”
“我们利用空地,在养路站后院开垦出一块菜地,职工们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王布养路站站长廖林建告诉记者。
职工书屋、健身房、职工活动室、夫妻房、儿童乐园……在私营企业永泰县金泰纺织有限公司,职工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来自山西的崔永强是该企业细纱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几年前他和爱人一起来到这里打工,企业给他们分了一套一房一卫的夫妻房,他告诉记者,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找到了幸福感、归宿感。
“这是一家新建的企业,建厂之初就注重文化建设,规划过程中注重拴心留人,在‘居’字上做足文章,让所有职工都能住下,而且都能住得安稳!”永泰县委书记林强介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