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68|回复: 0

多渠道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

发表于 2012-11-20 15:37: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省共有农民工500多万人,全省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66.3%。去年,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25个市县的224个行政村、2240常住户农民家庭开展了农民工情况问卷调查。据调查结果推算,外出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最多,占72.7%,新生代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第一代。他们较高的文化层次为城市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可能,也让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层次更加立体。目前,我省农民工文化生活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还存在文化消费不足、多数农民工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农民工的新特点、新需求、新期待,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各项文化工作,促进文化融入和社会融入。

一、要构建“四位一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技能水平文化程度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的引导,按照不同的就业需求分别提供不同的培训,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需求和技能需求。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其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二是各级工会要发挥“大学校”作用,要着力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会员发展工作,了解教育培训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菜单式免费或低学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是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积极作用。非政府组织由于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等特点,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的不足。四是企业应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在职教育培训。企业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活动载体,应该承担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责任。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

二、采取定向式的教育模式和社区补偿教育模式,让农民工正当的文化教育权益得到维护。定向式教育模式就是企业与教育部门签订新生代农民工培养协议,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的结构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农民工就业率比较高,适应能力比较强。另外,社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即新生代农民工补偿教育中,都将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全国范围内的“三馆”免费开放已经展开,但农民工似乎“不为所动”,问题还是出在服务方式上,应当设立专门的农民工图书馆或者流动图书馆,为农民工量身打造内容,让农民工能便捷获取。

三、切实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工普遍期望能享受到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如,免费文化站和图书馆、免费上网、免费报纸杂志、公共电视、开放社区公共文体设施、组织自己的文体活动等。因此,政府要“量身定制”文化服务。深入了解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准确把握缺什么、想什么、能做什么,切实把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需求,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服务内容,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平台,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更多地向农民工群体延伸,使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能够为农民工所享用,以提高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四、逐步将农民工变为“新市民”。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即消除实际上存在的农民与非农民的身份制度,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实现国民平等待遇。只有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系的藩篱,使“新市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权利,才能彻底消除“新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孤岛”现象。特别是不应再按照户籍人口,而应按常住人口来配备文化资源。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委党校)

来源:黑龙江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