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7|回复: 5

[话题探讨] “荐工奖”难从根源解决用工荒

发表于 2012-11-23 06:46: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运峰
介绍一个人成功去某企业就职,那么介绍人就可以从中拿到最高2000元的奖励……看到《武汉晚报》上有关企业设置荐工奖的报道,笔者有些心颤。“荐工奖”表面上看是用工企业的无奈之举,并使推荐者有了收入,也让被推荐者找到了工作,算是件互利双盈的美事,但这种以“拉人头”获利的方法,不免让人想到一直在受政府打击的传销行当,二者近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重奖之下,表面上可以加快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的问题,但让人担忧的是在高额的举荐奖励之下,是不是会催生另一群体以此为职业,而采取夸大宣传,诱骗一些人到该企业做工,来满足自己获得举荐奖之需呢?
荐工奖是企业的自主奖励,所以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担心,企业会不会让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把这一奖励的出资放在日后被推荐的员工身上,让他们加班延点……透过这一奖项,其中折也射出深层次的问题:
劳动力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我国地源辽阔,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富余劳动力的急于输出,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用工难,在两者的互补中,也难免会出现劳动力输出过度集中在一线城市和薪酬待遇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企业,所以也就有了一面是参聘人员排队暴满,另一方面却是用工难的尴尬。
世俗就业观急需改变。近几年,我们的媒体一直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难,这“难”字的背后是:一方面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挤破头往里钻,另一方面是企业敞开大门少人光顾,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还缺少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劳动最光荣”等择业观念在当今的大学生脑海中只是一句空洞的话语。
综述于此,透过“荐工奖”现象,笔者认为它只是企业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很难从根本上破除用工难的瓶颈。打铁更需自身硬,要从自身上强化找原因。为此,笔者建议以“三项建设”来综合对症施治:
一是用内在的管理建设吸引职工。“荐工奖”的出台虽然是企业应急之下的高招,但更应该有自己的静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招人难,为什么会有剩余劳动力不愿到自己的企业来……职工到一家企业做工主要看的是工作环境、薪酬标准、以及企业的管理,如果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与这些因素对外在求职者的影响,改变在社会上的形象,那么仅以“荐工奖”是很难招到人和留住人的。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煤炭企业,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苦脏累的生产环境,但是企业以人性化的管理培育人才,以优越的经营环境吸引人才,让大学生在矿山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上有荣誉,工资上有实惠,使很多大学生在矿山建功立业,创下了薄煤层、大倾角上综采机械化开采的奇迹。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我们企业当前用工难,但我们决不能让这种“难”,难在长久。企业必须换位思考,引以为重,用规范的管理,优越的环境和人文管理软实力来吸引人,这样才是企业管理的王道和关键。
二是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建设。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不应该因用工信息的不畅通而造成用工难。我们的政府部门应牵头加快劳动用工共享信息平台建设,为用工企业和城乡务工人员搭建沟通平台。在信息平台建设中,我们的社区、街道、乡镇、村屯更应发挥其连接作用,及时向供需双方做好信息实时收集,发布,实现对接环节的无盲点,真正弥补现今一些定期招聘会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
三是企业应完善用工备用体系建设。通过用工荒,我们企业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加强内存管理体系建设和与政府部门的用工信息平台建设同时,更应建立自己所需用工的劳动用工备用体系,在易发用工荒时节和劳动用工出现短缺倾向之际,建立预警措施,以便及时应对。同时,在日常做好注重收集有关求职信息,对有意想到本企业,或是本行业就业,并有此专业特长的人才信息,及时建立备用人才信息库以备不时之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19:10 | 查看全部
挺有深度的思考,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22:20:37 | 查看全部
作者以企业事、职工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22:29:44 | 查看全部
重奖之下,表面上可以加快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的问题,但让人担忧的是在高额的举荐奖励之下,是不是会催生另一群体以此为职业,而采取夸大宣传,诱骗一些人到该企业做工,来满足自己获得举荐奖之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22:51:13 | 查看全部
这种以“拉人头”获利的方法,不免让人想到一直在受政府打击的传销行当,二者近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01:50:54 | 查看全部
谢谢各位老师点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