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2|回复: 0

【我的奋斗·农民工成长故事】从普通农妇到金牌月嫂

发表于 2012-11-27 11:05: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身着紫色连衣裙,长发在脑后挽成马尾,40岁的邓源俭打扮得简洁利落,8年的月嫂生涯,使她养成了脸上总是挂着暖暖笑意的习惯。8年前,突遇丧夫之痛的她,为了远离伤心之地,进城当起了月嫂,8年后,她的勤劳不仅撑起了整个家庭,还带动家乡姐妹一块就业致富。8年间,她的月薪从最初的600元涨到了今天的5000元,她本人也两度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今年“五一”前,邓源俭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广西月嫂行业首次摘得这一殊荣。
“8年来,她服务过的家庭,没有孩子在她手上得过感冒。”
11月1日,记者联系采访邓源俭时,她正在为南宁一雇主家照看一名刚出生两个星期的婴儿。“打这孩子一出生我就从钦州过来了,钦州那边的雇主还力劝我在她家做满3年,可惜由于家人的原因,我得到南宁来。”邓源俭说,很多人以为月嫂就是每次做个把月的临时岗位,其实月嫂做好了,可以变成“年嫂”,她服务过的家庭,周期基本都在一年左右。
邓源俭本是灵山县檀圩镇四联村的一名普通农妇,2004年丈夫在一天夜里突发急病撒手而去,家中的顶梁柱走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压在邓源俭身上。为了将3个年幼的孩子拉扯大,她到了南宁,亲戚帮她报了一个月嫂培训班,她拿到职业资格证后便开始了月嫂的职业生涯。
第一次上岗,邓源俭出师不利,她一口夹着乡音的普通话让她在第一天上班就遭到了雇主的辞退,理由是怕她不标准的普通话影响孩子。
但邓源俭没有就此退却,好好学了普通话后,在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红岗的介绍下,她接了第二份月嫂工作。但这却是一个棘手的活儿,雇主是一对外籍夫妇,早产下一对双胞胎。“最小的那个只有两斤八两!声音细小得跟蚊子一样。”邓源俭没有犹豫,开始全身心地照顾母子三人。
“孩子太小,吸不了母乳,我就用棉签蘸奶水滴到孩子嘴里,一次只能喂进0.5毫升。”邓源俭回想起当时的辛苦还感叹不已,那几个月,她几乎睡不了一个整觉,光喂奶的棉签就用了一箩筐。4个月后,一对双胞胎都长到了6公斤,邓源俭自己却瘦了2公斤。
这一次从业经历,使邓源俭在月嫂界声名鹊起,她的用心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陈红岗说:“8年来,她服务过的家庭,没有孩子在她手上得过感冒。”这份用心,也使邓源俭从最初月薪600元的初级月嫂成长为今天月薪5000元的金牌月嫂。
“我喜欢这一行,也希望更多的姐妹加入。”
如今的邓源俭,不仅有许多家庭排着队预约她,她摸索出的育婴“绝活”也成了许多月嫂的“法宝”。
“孩子如果爱哭,尤其晚上哭得声音又高又尖,说明缺钙了;孩子红屁股了,千万不能用热水频繁地洗,会越洗越严重……”邓源俭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回月嫂机构讲课,将用心摸索出来的经验,无偿地传授给更多的姐妹。平常,有来电咨询的姐妹,她都一一细心指点。
做了8年的月嫂,邓源俭越来越爱上了这一行,虽然辛苦,但收入高,还能赢得雇主尊重,服务过的家庭都将她视为家人。“我喜欢这一行,也希望更多的姐妹加入。”每当回到家乡,看到许多留守妇女仍过着拮据的生活,她就开始动员她们到城里去,“月嫂这一行,市场需求大,干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吃香,农村妇女肯吃苦,这一行很适合。”
几年下来,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灵山县先后有160多名农家妇女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当起了月嫂,有220多名妇女从事家政服务工作,通过劳动实现了致富。
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