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7 22:18:10
|
查看全部
二、面对新法,企业怎样激活“休克鱼”。
新法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的门槛降低,加大了对劳动者入职的保护程度,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也很有可能造成另一种负效应,那就是使员工失去忧患意识,降低士气。
去年末,作为中国高新民企的代表,华为在新法实施之际制造了“辞职门”事件,舆论界一片哗然。对8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工龄清零,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谴责。华为失去了10个亿,也失去了行业口碑,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华为此行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消除工号文化”,取消工号就是取消老员工的职业资本,取消老员工的优越感,目的是激活“休克鱼”。因为在华为,老员工的小工号成为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甚至已成为企业有效运营的障碍。华为采取消除工号,来达到“鲶鱼效应”,使企业里的“沙丁鱼”保持新鲜的活力,所以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华为的做法是具有前瞻性的。
针对激活“休克鱼”这一问题,我们还应该从员工职业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几方面来激励员工,避免企业走入“死穴”。
1、员工职业规划方面:
企业既要使用人,还要发展人,规划人,成就人。也就是说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好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的关系,要把企业和员工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即:企业的进步就是员工的发展,企业的未来就是员工的前途。这样企业和员工才能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无往而不胜。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工资、奖金、福利和各种劳动保障的改善(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没有不满意”,要想让员工感到“满意”,也就是说要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还必须在尊重和承认员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激励因素)上下工夫。因为人在满足温饱基础上,还有受尊重、归属感、求知、价值感等较高层次的需求。
企业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能独挡一面的部门经理人才稀缺”,真是这样吗?非也。这是企业激励机制有缺陷的表现。因为人性的弱点,部门经理一般不会聘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更不会认真培养一个竞争对手来取代自己,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在企业当中保持向企业“叫板”的资本。
解决方法是,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发现和培养出新人的部门经理才得以向更高岗位晋升。只有员工的职业发展得到重视和保护,为员工提供展现自我,实现个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企业也会人才辈出,多方面受益。
2、绩效薪酬管理方面:
企业经常会做薪酬调查,相互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平均薪酬总额并不比别的企业低,为什么取得的激励效果却不理想呢?先来看一个例子:对一个部门经理的绩效薪酬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年薪5万元,另5万元年终奖,视其绩效情况发放;另一种是年薪10万元,绩效达不到时根据情况扣发。同样的薪酬总额哪个激励效果更好呢?当然是后者。
这就说明了薪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设定是有技巧的。一般的,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部分越大激励性越高,而且还要根据岗位级别和种类来定,如附图所示。(附后)从企业的基层到高层岗位,变动部分要越来越高;从管理到销售岗位,变动部分也要越来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