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8 19:54:19
|
查看全部
误区六:无过是英雄
在工作中从来不出差错的人,都是那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意识和魄力的人。
——和对待创新一样,没有包容甚至欢迎错误的态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也不可能有真正融洽员工队伍!
误区七:爱用“听话人”
如果在企业中“官运亨通者”都是—些听话之人,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形成“武大郎开店,高个子莫进”的局面,工作效能下降,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虽有“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古训,却恰恰说明了中国人、中国文化对于“良药”的潜意识排斥,对于春风得意、一贯正确的中国老板而言,“好”话还听不完,哪有功夫“吃药”啊!?
误区之八:“贪腥之猫”不是好猫
合理培养并调动人的欲望、需求和动机,才能调动那些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能者”的积极性,才不会埋没人才,有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
误区九:员工甄选方法的“单一化”和“关系化”
唐太宗的谋臣魏征提出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是一种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它强调在人们地位、处境变化中,从观察人的举止、言谈、兴趣、修养和追求等方面,动态化地对人进行考察,这些方法,至今有许多借鉴价值。
误区十:心态上“疑”人
企业在用人时,通常犯一个错误就是:不用制度去“疑”人,去监督人,而是心态上“疑”人。能人不能不用,却又担心害怕其对企业不忠,或者报有“他究竟能否干好”的疑惑,在管理中,往往表现出事必躬亲,越级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不能充分实现分权授权,这样势必会造成管理混乱,权责不清,使下属无所适从,工作的空间太小,无法开展工作,最终导致工作低效。
——根据皮革马立翁原理,心生疑,大多会导致相应结果的真正发生!只可惜,这种“不出所料”与正确和事实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