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业班组:奏响企业团队最强音
作业中由“各自为政”到共同演绎安全“协奏曲”;节能减排从“个别”行为到争当先锋队;技术培训由“单兵”训练到集体互助,近日,笔者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采访,感受着班组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奏响的一个个团队的最强音。
班组演绎安全“协奏曲”
“我是一名运输部员工,我郑重承诺——作业中做到:注意力,要集中;接计划,要复诵;看信号,要确认;发指令,要联控;反三违,要记清。”7月18日早上7:30分,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机务运转班班长李迎春正带领班组员工进行安全宣誓。而这只是他们每天用心演绎安全“协奏曲”的一个缩影。
由于铁路运输属于动态作业,危险性相对较大,员工稍不留神或麻痹大意极易造成设备或人身伤害事故。在行车作业中,机车乘务组和调车组之间必须协同作业才能确保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班组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联保互保、协同作业的意识不强,机车推进车辆和机车牵引车辆时乘务组和调车组“各自为政”、互不提醒,员工酒后上岗、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一年发生10多起行车事故,最高时达到20多起。
参加工作27年的李迎春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现在不同了,90年代之后随着班组建立安全标准化,特别是2002年以来,重新修订了《铁路行车组织规程》、完善明确了联保互保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了安全检查、奖惩、培训力度,实行了乘务组与调车组安全指标、安全绩效捆绑考核的办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员工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协作意识明显增强。班前饮酒的现象自2002年就消失了,动车联控、互相协作、联保互保已成为调车组和乘务组的作业习惯,铁路行车事故比10多年前减少了90%。”
现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各班组员工之间、班组之间、工序之间,在作业中演绎着一支支安全“协奏曲”,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班组当节能减排先锋队
“6月份,班组材料、备件、燃油费用计划52776元,实际使用费用14466元,节省38310元”。这一组普通的数字凝聚了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车辆段备件班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辛勤汗水和智慧,也是该部各班组争当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先锋队的写照。
以前,班组员工对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概念很模糊。于是出现了许多能用的配件被丢弃在废料堆里,常明灯、长流水等跑冒滴漏时有发生。起初个别员工也做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事,但由于整个班组没有形成共识,久而久之也被同化了。近几年来,随着企业节能减排宣传力度的增强,备件班员工开始认识到节能减排依靠个体是没有作为的,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是取胜的根本。为此,今年初,围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备件班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确定了班组节能减排的目标。他们把从报废车上拆卸下来的制动梁按技术要求进行分解检修,重新装车使用,即使是废梁上安全吊、安全链、甚至安全链上的小螺栓等小配件也拆卸下来检修后再利用。在改造自备车防车钩上跳托梁时,他们拿平时积攒的废梁体切割成车钩托梁,使这项改造没花一元材料费,150台改造车辆节约费用5550元。平时他们相互提醒做到随手关灯,空调温度设置为26℃,用过的旧棉纱清洗之后再利用等,为今年该部连续6个月完成成本考核指标作出了贡献。
如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个开口销”已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各班组蔚然成风,班组已成为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先锋队。
班组成技术提升孵化器
“机车乘务员由以前操纵蒸汽机车到现在通过严格的业务考核,成功实现了向内燃机车乘务员的转型,虽然很艰难,但结果却是喜人的。而扎实的班组业务技术培训和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正成为提升员工技术的孵化器。”7月18日,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车务段党支部书记谢晋东对笔者说。
在以前,班组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有些想学习真功夫的员工,由于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组培训机制和学习氛围,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被有效激发起来。2002年以来,随着内燃机车逐步取代蒸汽机车,尽快转型已迫在眉睫。为此,机务运转班在总结原有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创新完善培训的方式和机制,变“单兵”训练为集体互助互补式培训,使乘务员很快进入了内燃化的角色。该班业务技术培训采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外培、每周一次集中培训、练兵与半年一次的脱产专业轮训相结合的办法。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练兵比武、学习讨论,还设立了练功台、练功车。班长和技术骨干现场进行指导、陪练、示范。44岁的员工孙爱民,由于年龄偏大且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为了尽快转型,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业务学习上。班长和技术骨干就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帮他练习机车实操点检。经过四个月的刻苦学习和大家的帮助,他成功通过了转型考试。
此外,该班组还设立了月机车维护保养奖,每月从奖金总额中提出一万元作为奖励,提高了乘务员学习积极性和机车的维护保养质量。通过班组培训,快速提升了机车乘务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向内燃化的成功转型,机车临修也得到有效地控制,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机车临修4次,较2005年的26次下降了85%。
当前,班组培训已成为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员工提升技术的有效阵地,造就着一批批新时代的员工。
今昔对比,今天的班组已成为企业又好又发展进程中一个个强有力地的团队,奏响着时代前进的新乐章。
(谷文生 李永艳 石山)
原稿
铝业班组:奏响企业团队最强音
作业中由“各自为政”到共同演绎安全“协奏曲”;由认为节能减排与班组无关到争当节能减排先锋队;由企业培训的被动接受者到技术提升的孵化器,近日,笔者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采访,感受着班组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奏响的一个个团队的最强音。
班组演绎安全“协奏曲”
“我是一名运输部员工,我郑重承诺:坚持安全第一,恪守安全法纪;执行作业标准,规章制度牢记;不忘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确认。作业中做到:注意力,要集中;接计划,要复诵;看信号,要确认;发指令,要联控;反三违,要记清。”7月18日早上7:30分,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机务运转班班长李迎春正带领班组员工进行安全宣誓。每天上岗前,该部铁路行车班组的员工都会举起右手,进行安全宣誓。领誓人有时是当班司机,有时是值班员,也可以是班组员工。而这只是他们用心演绎安全“协奏曲” 、齐唱安全歌的一个缩影。
由于铁路运输属于动态作业,危险性相对较大,员工稍不留神或麻痹大意极易造成设备或人身伤害事故。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班组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检查考核力度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作业中,机车乘务组和调车组之间必须协同作业才能确保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而那时,员工联保互保、协同作业的意识不强,机车推进车辆时乘务组不提醒调车组要注意瞭望,机车牵引车辆时调车组也不提醒乘务组。员工酒后上岗、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一年发生10多起行车事故,最高时达到20多起。
参加工作27年的李迎春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现在不同了,90年代之后随着班组建立安全标准化,特别是2002年以来,重新修订了《铁路行车组织规程》、完善明确了联保互保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了安全检查、奖惩、培训力度,实行了乘务组与调车组安全指标、安全绩效捆绑考核的办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组与组之间的协作意识明显增强。班前饮酒的现象自2002年就消失了,动车联控、互相协作、联保互保已成为调车组和乘务组的作业习惯,铁路行车事故比10多年前减少了90%。”
现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各班组员工之间、班组之间、工序之间,在作业中演绎着一支支安全“协奏曲”,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班组当节能减排先锋队
“6月份,材料费计划14040元,实际14466元;备件费计划38255元,实际0元;燃油费481元,实际0元;班组合计费用计划52776元,实际使用费用14466元,节省38310元”。这一组普通的数字凝聚了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车辆段备件班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辛勤汗水和智慧,也是该部各班组争当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先锋队的写照。
以前,班组员工对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概念很模糊,认为那是领导的事,班组只要干好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于是出现了许多能用的配件被丢弃在废料堆里,常明灯、长流水等跑冒滴漏随处可见,夏天房间无人开着空调,温度还设置到最低,随意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起初个别员工也做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事,但由于整个班组没有形成共识,久而久之也被同化了。近几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宣传力度的增强,班组员工也开始认识到节能减排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今年初,围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备件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确定了班组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减少制动梁的返修率,他们买来了高聚光的手电筒,使外观检查合格率达100%;在检修架上制作了检修新型制动梁的“凹”字卡,既减轻了工作强度又消除了安全隐患;把从报废车上拆卸下来的制动梁按技术要求进行分解检修,重新装车使用,即使是废梁上安全吊、安全链、甚至安全链上的螺栓等小配件也拆卸下来经检修再利用;在改造自备车防车钩上跳托梁时,他们拿平时积攒的废梁体切割成车钩托梁,使这项改造没花一元材料费,150台改造车辆节约改造费5550元。经过共同努力,6月份仅备件费一项就节约检修成本3万余元。随手关灯,空调温度设置为26℃,擦拭设备的棉纱清洗之后再利用等节能减排的一点一滴,为今年该部连续6个月完成成本考核指标作出了贡献。
如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个开口销”已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各班组蔚然成风,班组已成为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先锋队。
班组成技术提升孵化器
“机车乘务员由以前操纵蒸汽机车到现在通过严格的业务考核,成功实现了向内燃机车乘务员的转型,虽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喜人的。而扎实的班组业务技术培训和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正成为提升员工技术的孵化器。”7月18日,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车务段党支部书记谢晋东对笔者说。
在以前,班组被动接受各种培训的情况别较多,上级培训什么,班组员工就跟着学什么,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理想。有些想学习真功夫的员工,由于班组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培训机制和氛围,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被有效激发起来。2002年以来,随着内燃机车逐步取代蒸汽机车,若不尽快适应转型的需要,乘务员将面临“失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务运转班在总结原有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创新完善培训的方式和机制,使乘务员很快进入了内燃化的角色。该班业务技术培训采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外培、每周一次集中培训、练兵与半年一次的脱产专业轮训相结合的办法。同时结合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练兵比武、学习讨论,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44岁的员工孙爱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为了实现从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转型,他除了上班时间,其它时间都用到了业务学习上。很多内燃机车司机都“害怕”遇到他,因为一遇到他,他就会采取各种方式“缠住”你,让你帮他指点机车实操点检,一陪就是半天。那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在机车旁时常能看到一个围着机车转圈的孙爱民。经过近四个月的学习,他成功通过了转型考试,成为内燃机车乘务员。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机务运转班每年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设立了练功台、练功车。班长和大家在一起,进行指导、陪练、示范。并设立了月机车维护保养奖,每月考评一次。每月从奖金总额中提出一万元作为机车维护保养绩效奖金,每月对运用机车进行保养评定检查4次,机车保养评定得分低于70分(不包括70分)的机车,当月本车乘务员不得机车保养奖金,从而有效地激发了提高乘务员的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班组培训,大大提高了机车乘务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向内燃花的顺利转型,机车临修也得到有效地控制,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机车临修4次,较2005年的26次下降了85%。
当前,班组培训已成为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班组员工提升技术的孵化器,造就着一批批新时代的员工。
今昔对比,今天的班组已成为企业又好又发展进程中一个个强有力地的团队,奏响着时代前进的新乐章。
(谷文生 李永艳 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