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挎包”连着班组,连着员工现场操作,连着60公里千米井巷里的每一个作业点安全监管,它在安全执法班员工的相互传递中,传递出了班组一年来用最简单的管理方法就是最创新的管理,最有效提升员工学管理技能的最好总结——
“口袋哥”在互“传”包包中提升管理有秘密
蒲德贵 徐兵 图文
“井下交接班,员工之间相互交换挎包,这不是在防止下早班,而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管理方法。”这是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安全督查员每天必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今年6月,该矿安瓦队在3个安全执法班组,80多名监督员中推出一项既简单,又适用,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技能,还能杜绝现场执法不走过长,不失控的管理办法:员工在交接班时互换工具包的管理办法。
“领导又设圈套了。”该办法出台几天后,许多安瓦队督查员很不满意,还怨声载道。甚至,有的班组员工还认为,“这叫管理创新呀!简直就是胡搞、昏搞。”
尽管大家都认为“口袋”管理办法既简单,又觉得很“老土”。但在安瓦队管理者看来,最简单的管理方法,是最有效的监督,更是最直接的员工管理技能提升。队长李克伦则认为:“这就是‘伴身物’,或是‘伴随物’管理,还能促进员工相互间学习管理技能。”
经过一个月试运行后,80多名班组员工都遵照这一办法监督班组之间的管理,感觉很不错,还给“挎包管理”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口袋哥”。
笔者在千米井巷深处看到,每到交接班时,从事井下安全、瓦斯执法的班组员工除了在下班前要通过电话向矿调度、安瓦队回报当班遗留的问题外。同时,还要等待下一个班组的安全督察员的到来,进行“口袋”交接,才能下班。否则,视为违章处理。
“早班,现场情况如何?有其他遗留问题没有?”吴弟云像往常一样,接受班前排班,换上工作后,经过竖立井“工业电梯”,乘坐吊挂人车,徒步1.8公里后,来到北三区320运输大巷,与上一班的梁师傅进行了手上交接班。
“请吴班长检查包内的物品是否齐全?”梁昌全递过军挎包说。随后,吴弟云并在交班记录上填上大名并确认接班工作,“物品齐全,记录齐全。”双方间挥手再见后,各自朝相反方向而去,去为矿井安全护航。
一个挎包,一头连着班组,一头连着员工,一头连着班组之间的监督。班长郭泽强在一年来的班组总结中这样写道:这一年,卷尺,是我们用来检查工程质量的“试金石”;尖嘴钳,是我们用来修复执法中发现问题,处理简单隐患的工具;交班记录本,是确认双方执法工作的全程记录,这就是我们今年班组工作的最好评价。
据了解,通过5个月的“口袋哥”管理班组,管理员工行为,90%的员工自我管理技能被提高,现场安全执法开黄腔的员工不复存在。
图片说明:
蒲德贵20121203-1:三件宝为我们班组总结书写了一年的辉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