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4 21:38:04
|
查看全部
实践中最困扰家族式企业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是否忠诚及如何保持职业经理人的忠诚。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多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企业对经理人不能完全信任。经理人不能安心为企业服务,从而限制了经理人在这个舞台上充分体现价值、发挥才干。
2.职业经理人不愿意进入家族式企业
由于民营企业成长的背景及经营管理上等问题,职业经理人往往不愿意进入家族式企业,这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是企业主(所有者)的个人风格问题。企业主习惯了以前的“工兵”角色,这种作风在创业完成后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过程中就成了极大的阻碍。
企业主的“四随”导致职业经理人无法干活。家族企业的老板一般有“四随”的特征,即“随意、随性、随机、随时”。随意体现为企业主决策和处理事情随意;随性是指企业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是流程化,而是随企业主的性情使然,企业的运营风格明显打上了企业主的个人性格特征;随机是指企业决策和做工作大多没有计划,随机处理;随时是指企业主随时可以改变决策和计划,企业运作毫无章法和定性。
“四随”导致机制不顺、制度形同虚设,权责不清,职业经理人无法正常行使权力,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二是企业问题。家族式企业社会资源太少,即使薪酬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也并不愿进入家族企业工作;由于各种环境的原因,家族企业一般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有些所谓的“原罪”的问题,职业经理人一般不愿搅进乱局。
三是社会问题。家族企业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生命力还显得很脆弱,企业生命朝不保夕,导致民营家族企业灭亡的内外要素要比国有及其他企业多十倍以上。同样一个问题对国有企业可能无足轻重,但对民营家族企业来说却是致命的。因此,民营企业给职业经理人有临时的感觉,难以看到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意识问题。人们对家族式企业有偏见。目前,尽管我国对民营企业重视的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我国还是以行政为主体的社会,即使企业也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国有企业其实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而民营性的家族企业在社会上看来,不是主流,而且总把民营家族企业同问题和灰色联系在一起,把偷税漏税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贷款,一般的民营家族企业是很难贷到款的,银行宁可把钱仍进负债率高达80%以上的国有企业,也不愿把钱贷给负债率为零的民营家族企业,贷给国有企业再多的款收不回来,最多是贷款人员的工作能力问题,如果贷给民营(家族)企业而没有收回,那么问题就变得尤为严重了。即使贷款全部收回,人们也怀疑民营企业的能力。家族企业处于这种状况,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家族企业有能力施展不开,跟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会感觉低人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