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4 21:40:01
|
查看全部
推断别人的价值观。人对行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价值观。很多主管经常把自己的价值观同下属的价值观相等价,他认为重要的,下属也一定会认为重要。因此,很多主管经常把自己希望获得的,作为奖赏来发放给下属,但下属却根本不领情。这就如同拿钱奖励雷锋一样,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假如他们不知道如何执行任务,就告诉他们将就着做。这对于下属来讲,只传递了一个信息:主管根本就不重视这件事。既然他的顶头上司都不重视这件事情,那他还会拼死拼活的努力做吗?当然不会。行为本身是有动机的,我们总是会采取行动以达成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反过来讲,不重要的事情就不会有动机,而动机又是积极性的一个心理因素,递推一下就知道不重要的事情是不会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的。因此,一定要让下属知道,他现在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关乎大局的事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事情,哪怕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总之要让他有一种优越感和使命感。
诋毁。主管同下属之间是一种同荣共辱的关系,而不是仇人。记得曾经有家公司的老总,到一家公司经过培训后,来给他的员工上课,叫毁灭式教育。怎么个教育?反正就是诋毁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说的应当马上去跳楼,省得浪费资源。那天他们公司的员工有很多人都是哭着回去的,以后几天他们公司的人见到老总就像耗子见到猫一样。这样的一种关系,员工怎么会有积极性去帮助老总去开疆拓土呢?中国古代凡是开创新局面的帝王,大都是那些对大臣(尤其是贤臣、能臣)非常尊敬的。中国最鼎盛的时候是在李世民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个名臣叫魏征的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则趣事,说李世民每次和魏征争论后,都要出去散步。有一天这马皇后就问李世民为什么要这样,李世民讲了一句话:“我怕我杀了他”。李世民到最后也没有杀魏征,魏征也一直的劝柬着李世民,所以才开创了贞观之治。有这么一句话:“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营造出同事间会彼此竞争、恐惧的环境。这是典型竞争主义者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有竞争才能让下属有压迫感,有了压迫感,下属就会很努力的工作。行军打仗知道最怕打什么样的仗吗?是打野战。兵与兵之间,将与将之间,兵与将之间彼此都不熟悉,心里都没有底。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一名将军你会带兵杀入重围吗?我想你不会,因为你不知道进去后,能不能出来,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有难的时候,会不会有人来救你。另外一个方面,非良性竞争会让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在复杂的关系下,团队合作就会出现问题。最后,这样的竞争会使得组织内部内耗掉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精力,从而降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