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是煤炭生产的第一要义。
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如果继续采取“堵”的办法,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关停,不但于事业发展无补,还可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因噎废食,贻误战机,是短视之举。安全生产从长远来看,还必须疏导,标本兼治。
如何实现标本兼治?以人为本,我们必须做人的文章。
国投塔山煤矿创建的“人人都是班组长”管理模式,激活了一个煤矿,幸福了一个行业。这种人人负责任的轮值制度,采取易位管理办法,每个人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改进者、创新者。
对此模式,山西省煤炭厅下发文件,号召山西所有煤炭企业向他们学习,一个人人都是班组长、个个都是检查员的良好风气,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那么,究竟什么是“人人都是班组长”?本报记者走进塔山煤矿,对其进行了零距离解读。
2011年,国投塔山煤矿创建了“人人都是班组长”的全新班组管理模式。
每个员工都有当轮值班组长体验的机会,当了轮值班组长,每天要分配工作、安全提醒、现场巡查、计算工分等。
操的心多了,开始思考了,大局意识有了,换位思考有了,理解多了,和谐多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通过轮值,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人人担当,人人实践,人人创新,人人成长,每个人都是问题的发现者、改进者、创新者。
2011年底,国投塔山煤矿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工人出版社、班组建设杂志和班组建设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2011年度新班组建设最佳超越奖”。2012年5月,在第六届高峰论坛上,国投塔山煤矿又荣获了“新班组建设最佳安全标杆奖”。
2012年4月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关于印发国投塔山煤矿“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办法经验材料的通知》,号召山西省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及其它有关单位向国投大同塔山煤矿学习“人人都是班组长”的全员管理班组模式。
2012年11月 日,记者走进国投塔山煤矿,零距离解读“人人都是班组长”的全员管理班组模式。
“今天我是轮值班长”
是日中午,记者将要与掘进区生产班的13名矿工一同下井。
12时30分,在掘进区换班室里,跟班队长田成朋、班长张传陆召集13名矿工开班前会,今天的轮值班长是高志军。高志军点名,跟班队长、班长、矿工们逐一报到。点完名,高志军非常熟练地进行人员工作安排:一名综掘司机、两名皮带司机,四名支护顶部,另四名打左右帮。
士气委员胡启金起身向大家问好,然后大声向大家提问。“班组的目标是什么?”“争创一流班组,打造品牌工程!”“班组的精神是什么?”“团结进取,共同提高!”“班组的口号是什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大家回答得干脆有力。“很好!”士气委员说。“非常好!”矿工们一起鼓掌。
学习委员许双春在题板上写下一道,题目是“胶带打滑的原因”,他让大家各抒己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言,不一会儿找出6条原因。即滚筒与胶带之间摩擦系数低、带式输送机过载、涨紧力下降、满载起车、包围角太小、皮带机水多。
安全委员李明(一)进行当天的安全提醒。
班前会上,跟班队长、班长只是旁听。
13时30分,班前会结束,高志军让大家到更衣室换衣服。
13时40分,换好工作服的矿工们背上自救器,带上矿灯,持入井证,排队到井口,在宣誓牌前,高志军带领大家宣誓:“为了家庭的幸福,我宣誓:零死亡、零重伤、零轻伤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安全奋斗目标。让矿井成为车间!让车间成为教室!让每个工作场所安全、环保!让每个人都健全、安康!人类进步和文明引领我们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我们拒绝以血的代价换取工资、产量和进尺。宣誓人…”。
宣誓完毕,记者和13名班组成员一起登上一辆无轨胶轮车进入矿井。
14时,进入10209皮带顺槽掘进工作面,距地面500米。
高志军和上一个班交接,询问上一个班机器是否正常,有哪些安全隐患,和跟班队长、班长、安检员、瓦检员一起查找安全隐患,检查设备,确认一切正常,高志军摁下警铃发出试运转信号。待试运转正常,高志军下令让全班人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式开工。
综掘机组轰隆隆作响,在前探支护下一步步往前推进,大约每前进一米,矿工们就对顶板及两帮挂金属网进行支护,两台钻机同时打眼儿,打到预定深度,往孔里装树脂锚固剂,再装锚杆,接着安装钢护板。割煤、支护,割煤、支护,巷道在工人们循环作业中延伸。
高志军不停地查看每一个作业点,不停地叮嘱工人注意安全。
“今天我是轮值班长,我必须负起班长的职责”高志军认真地说。
田成朋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班长、轮值班长的职责。
轮值班长是协助班长做好全班的全部工作,组织当班的班前会、班后会,安排轮值当班的工作,检查和组织处理当班的安全问题,协调当班现场的工作合作,对当班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讲评,提出当班工分的分配意见,与班委、班长共同管理班组。
班长是为保持工作的连续和一贯性,班长仍然对每班全权负责,让轮值班长靠前指挥,行使各项权利,但保持对轮值班长决定的否决权,在轮值班长与班委及员工发生的争议中行使最终决定权。
实行班长轮值后,原班长管理角色、管理风格发生转变,做到了在工作中多提问、多激励、多指导,少说教、少批评、少干涉,尽量让轮值班长更多地参与到班组管理当中。班长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班组的工头角色,而更多的是教练角色。17时,记者提前出井,高志军他们的出井时间是23时30分。
轮值前,零敲碎打事故不断
国投塔山煤矿于2005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由年产30万吨的小型煤矿扩建为240万吨的大型煤矿,2008年8月煤矿建成投产。
全矿608名员工,来自全国13个省市。
张传陆是其中的一员,安徽淮南人,今年35岁。
2007年,国投塔山煤矿改扩建期间,他是基建期国投塔山煤矿施工项目部的一名掘进抵触情绪没有了,班组成员和睦了,工作积极主动了,责任心增强了。“时间长了,发现轮值太有用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表达能力都提高了。”吴占山感慨地说。
掘进工作面喷浆时,回弹料落在皮带护栏上迅速凝固,3000多米巷道的皮带护栏上满是水泥污渍,工人们只能用钢刷子一点一点地往下刷,清除起来非常困难。
长期以来,清除水泥污渍成为困扰机电设备标准化达标的一大难题。
机运区皮带队工人张俊宇利用休息时间,悄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暗中进行了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化学清洗剂,对彻底清除铁护栏上水泥污渍特别有效。
使用了这种清洗剂,擦洗护栏又快又干净。“张俊宇的这项革新被全面推广了”皮带队队长张涛说。
陶跃,选煤厂机电检修班机修工人。
陶跃是全矿公认得“最不爱说话的人”,他为人踏实,工作能力强,最大缺点是不善和人交流,不善和人沟通。
“两年前,陶跃一个人在603换皮带,一个上午没换上,不找人帮忙”检修班班长纪东说。“要说轮值锻炼人,陶跃的变化最大。”
今年4月份,全矿举行“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陶跃竟然主动报名参加,还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二等奖,“这在全矿成了爆炸性新闻”。
零轻伤、零死亡、零重伤
“我不希望你挣太多的钱,只希望你工作安安全全”这是采煤区彭海峰的妻子周永凤对丈夫的安全寄语。
“你的安全是咱家最大、最实在的幸福”、“希望爸爸把安全意识当成家常饭”……
记者在采煤区看到,30条安全寄语,30幅全家福悬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30人签名的安全倡议书称:“我誓要安全,绝不三违,提醒他人,互保互联,检查隐患,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落实在班组,安全管理重心放在班组”李峰说,各班组天天学安全技能,班班分析事故案例,人人参与风险预控,有效遏制了零打碎敲事故。
2011年3月,掘进巷道发现硫化氢气体涌出,工人们立即撤离现场。
通风区瓦斯检查员李树海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沉着冷静、认真查找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及涌出的原因。
通过仪器仔细测量,确认掘进巷道硫化氢气体在安全值范围。
掘进巷道的作业人员很快稳定情绪恢复生产。“李树海先的进事迹被全矿通报,安全例会上矿长点名表扬了他,会后他表现的特别激动,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通风区瓦斯队队长李鹏说。
有十多年下井经验的田成朋告诉记者,近几年煤矿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田成朋曾在其他小煤矿里上过班,所以对煤矿发生的变化颇有感触。
据他回忆,从前的小煤矿掘进是靠打眼放炮,掘出的巷道用木柱支护,“矿工就是四块石头里夹的那块肉”。“冒顶、片帮是常事,矿工被片帮煤划伤胳膊、砸断腿的事情经常出。现在木头支护早淘汰了,巷道被金属网包裹起来,人就像在铁笼子里干活。不用打眼放炮,综掘机来回切割就把巷道掘好啦。”
田成朋说,“自从实行轮值班长制,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去抓安全,操心的人多了,事故就少了。2011、2012全矿连续两年实现了零轻伤、零死亡、零重伤。”
有车有房奔小康
“我们队有10多人买了私家车,多数人有了新楼房” 通风区瓦斯队队长李鹏边吃饭边对记者说。
国投塔山煤矿职工餐厅,午餐有三个凉菜,四个荤热菜,五个热素菜,三种主食,一个汤,工人们免费自助用餐,餐后每人半个苹果、一个香蕉。
食堂门前,是一个偌大停车场。
停车场内,数十辆“矿工的私家车”整齐地停放在那里。
“开车上班成了矿工追求的一种时尚,停车场得容量很快就不够了”办公室主任崔见稳告诉我。
2003年,李鹏还在国投集团没有接管塔山煤矿前,他就是原塔山小煤矿的瓦斯员。
那时,塔山煤矿是个小煤窑,隶属南郊区,年产量仅有9万吨。
“2006年8月,我与国投塔山煤矿签了用工合同,有了五险一金,我知足了,感觉后半辈子有了保障。”
李鹏说,2003年,他每月的工资是800元,现在能挣到7000元。
“上班坐班车不花钱,餐厅吃饭免费,夏季发两身司服,冬季发羽绒服,单身公寓随时能住,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淋浴,春节、五一、中秋国庆节日,每人1000月过节费。”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在怀仁上中学,一个在甘河村上小学。
言语中,流露出李鹏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幸福感洋溢在通红的脸上。
他还透露,他在口泉买了81平米的新楼房准备装修,春节后一家四口能乔迁新居。
46岁的许树利,安徽人,2008年与国投塔山煤矿签了用工合同,随后就把老婆孩子接来大同。“把家安在大同,就是准备在这里干到退休”。
许树利在好多个煤矿干过活,“加起来有20多年”,他见过的事故太多了。
“这里生产条件好,管理好,安全有保障。这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工人被尊重……”
许树利对国投塔山煤矿的优越性如数家珍,幸福感溢于表情。
这就是朴实无华的新一代矿工。
山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