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有好几位家长和我谈论到数学参考书的问题,让我推荐几本购买给学生。
简单查了一下中小学数学教辅类参考书籍目录,光初一年级数学就有几百种,我在南通书城里看到,适合南通教科书版本的少说也有三四十种,让家长去进行比较、挑选也确实够为难的。在这儿就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家长参考。
首先从一个大的原则上,我觉得能够通过正式出版社出版,放在书店货架上的书,应该都是专家编著,都是好书。各类参考书所针对的学生层次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家长,挑一本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参考书,一本足够,用心地把书读厚(典型例题逐条落实,举一反三,知识点串连),再读薄(定期总结归纳,比较异同),完全可以把本学期的内容知识掌握的非常到位。当然,如果学校老师已经指定一本参考书,不建议家长再另外购买。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看那么多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看过等于没看,做过等于没做。在学生的眼里,学习还变成了一件痛苦的、家长强压的任务,更不利于长远发展。
具体到参考书名上,我在书店进行比较阅读,尤其结合自己实际接触使用过的十几本参考书,作如下评价(纯属个人建议):
1)小学生举一反三、华罗庚金杯,或者其他类奥数类教辅,不适合大部分学生。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到初三,也上了整整7年奥数,应该说对我的影响和帮助非常 大。但是实话实说,奥数适合10%--20%学有余力,能够进行自主扩展的学生进行深化学习。大部分小学生还是应该以本为本,掌握好基础知识点。奥数类题目往往会超越本年级知识点,抽象思维占比较重,普通小学生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本学期内容的前提下就去学奥数,必然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后续学习。(比如小学奥数在三年级下或者四年级上就讲到了鸡兔同笼问题,而此类问题照理是到了六年级上讲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才会涉及)
2)课课通、双色讲解、名师点拨等参考书,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可以和课堂同步,知识点的讲解、分类、归纳也比较全面。如果把此类书籍都做个遍,会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习题在各类参考书中反复出现,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都是历年总结下来的典型例题。建议家长切勿重复购买,一本做精做专足够。挑选时最好注意例题是否讲解清晰全面,有无解题结束后的对应总结点拨,所配的章节练习是否都在书后附注相对较为详细的答案。因为我一直都强调,自主进行的课外练习,做完不知道对错等于白做。
3)启东/黄冈中学作业本、三点一测、名校密卷等习题类参考书,一般为学校老师用做布置家庭作业,不建议家长作教辅书购买,增加学生负担。而且此类习题测试卷,一般不附注详细答案,如果没有老师辅导,光有最后答案,说白了还是弄不懂题目到底怎么做,思路是怎样的。当然此类习题集中也有类似《亮点》等,书后配有非常详细的答案,不管是在习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创新思维题型、实际操作题型等近几年的热点题型方面做的都非常好,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本参考书。
4)最后,也算是个小建议或者小技巧,家长可以带学生一起去书店买书,家长在旁边指导把关,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己挑选他/她认为合适自己的参考书。如果可 以的话,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这样多多少少会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至少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心疼自己买的书,避免到学期结束,书还是一字未动的情况发生。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学生念书很辛苦。
学生很辛苦,后果自然很严重。但是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在思想品德、政治也要靠考试才能出分数的大环境下,多上课、多做题似乎只能是这个无解方程组的唯一解。
在这里丢出一句看似不可能的话:“学习其实是件快乐的事!”不怕被板儿砖砸,因为这确确实实是我个人的一个教学理念,或者说是当学生时候的一点心得。
现在有时候和我的爸爸妈妈聊天,说到现在学生如何如何辛苦,初一学生早上7点就到校,晚上5点半、6点才放学回家,中午有时候还要让老师抓着讲两道题。我妈妈简单回了一句:“你那时候不也就这样,忘记了?”想想也是,自己上中学的时候也是天不亮上路,漆黑一片才到家,但是好像没有觉得怎么苦,或者说可能是 苦习惯了,而且自己学会了苦中求乐。记得高三时流行一个笑话,每天若干份试卷扔下来,老师问有何感想,回答想吐,老师说慢慢习惯吧;半年后一样的问题,回答已经吐习惯了(周星驰大话西游台词),麻木了,老师说火候到了可以参加高考了。等上完大学,工作了,再回想当时的几年中学时光,其实还是很充实的,因为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着自己,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是再确切不过了。
学习其实是件快乐的事,并不是指学习真的可以像逛迪斯尼乐园那样的快乐,而是从学生、家长、老师(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等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在一个已成事实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努力让学习尽量快乐起来。
学生方面,就像上文所说,学会苦中求乐,尽量用一颗平和心,用一个轻松、幽默的心态,去度过这段必须经历的时期。当然,学生自动自发的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干自己喜欢的事儿,一定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就好比身为老师的我,因为是教自己最喜欢的数学,而且是用我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就算一天上八九个小时课也一点不觉得累,晚上回家还和同事说愉快的一天结束了。
家长方面,尽量理解学生的处境和想法,不过分施压。经常有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问我有没有数学课可以上,我的回答就算给双倍学费我也不上。如果一个孩子从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感觉学习那么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后面再说什么培养学习兴趣将异常困难。我的个人建议,小学一二年级与其花半天时间来上课,还不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去逛逛公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逐步培养沟通能力;或者去逛逛超市,比较物品的大小、形状、分类、价格;或者拿本来应该交的学费去买门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等,那才是真正的在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到了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如果发现学生真的在某一科目上稍显欠缺,再选择性地进行一些课外补习。
自己就有过亲身实例: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在班上数学永远是千年第二,上面有个数学课代表压了我整整两年。但是到了五六年级,我慢慢就摸到了第一名,后来基本上坐稳没下来过。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到后来工作了同学聚会我问那个同学才知道,小时候其实数学不是他最喜欢的科目,被父母逼着做了无数的练习题才次次考100,但是到了五六年级,难度一下子上来,他稍稍想松一口气,就一下子摔了下来。而我倒真的是一直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后面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老师方面,尽量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件快乐的事。所以我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来,开开心心走。大部分的学生应该都喜欢授课轻松幽默、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所以作为一名课外培训老师,内外功都要兼修。比方说自学一些小魔术,在不违反撒士顿三原则的前提下表演并且教授给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增强自信、促进沟通等长远方面也会得到受益。虽然大环境靠某个人无法改变,但是至少可以让上我课的学生感受到,在我的课堂上,学习真的可以是件快乐的事!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讲,教授数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氛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最后,用一句标准的数学证明语言来结束今天的论述:综上所述,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让学习快乐起来,让学生快乐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