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5|回复: 2

新人入职手册:经验篇

发表于 2012-12-8 10:25: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让前辈们讨厌的八种职场新人
  在很多毕业生为工作焦头烂额时,已有些幸运儿作为新人进入职场。新人要适应全新职场环境,周遭也在观察和评判着新人的素质和价值。新人的哪些行为、哪些素质在前辈眼中很不得人心呢?今朝我们要盘点一下职场新人最不受欢迎的8个地方。
  排名第1:极不合群
  物流公司职员王先生
  虽然我们公司新进的职员上班时基本都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单据等,并不需要性格过分热情开朗或者为人八面玲珑,但是公司当然也不希望找一个类似于患自闭症的职员每天像空气一样地存在。新来的一批职员中有一个女孩子就内向得让人受不了。她刚来上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是几点来的,往往是办公室中我偶尔头一抬,猛地看见刚才还空着的位子上已经有一个身影端坐在那里。下班时候也是这样,大家才开几句玩笑的时候看见她还在,刚回到座位上忽然就发现她的桌上已经清理一空,下班了。被她这么毫无声息地一来一往吓过几次,我们大家也都习惯了,最后几乎都渐渐忽略她的存在了。
  本来,新人刚入职场,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天、吃吃饭熟络起来,有几个新人的确是这么做的,也已经融入了大团体,但是这位新人愣是坚持每天自己带饭来,时间一到,微波炉里一转,就躲到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个人吃闷饭去了。如此不合群的新人,大伙儿还真是第一次见识。也有几位好心的同事一开始主动找她搭讪,可是她最多礼貌地回答一下,然后就又跟得了自闭症一样,一言不发。后来同事私底下聊起,有人用“太可怕了”来形容她。
  排名第2:太爱表现
  广告公司总代理刘先生
  我们公司新进来的一个员工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他本身是学日语专业的,但是工作中暂时没有他专业的“用武之地”。然而,他似乎并不甘心这样的状况,仿佛不用到日语就难受得无法工作似的。于是,平时同事交流或者开玩笑,有事没事他总会夹杂几句日语,如果在场有人听得懂还好,问题是同事中没有一个懂日语的。他也不顾这样的表现会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反感,一边讲一边还要看看其他同事,尤其是女同事,那种眼神就像是在炫耀:“瞧我日语讲得多顺溜。”几乎每隔两天,他都要打一两通完全讲日语的电话,一开始我还纳闷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日本客户啊,所以听到他对着电话听筒日语讲得欢畅,我就会多看他几眼,瞧他那语气、强调,也是在打私人电话。公司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打私人电话,但是这样张狂地表现自己,未免过头了吧。大家知道你会日语,也犯不着如此强调的。
  排名第3:推卸责任
  人事专员韩小姐
  我最讨厌的新人是那种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听不得别人批评,总喜欢推卸责任。别看新人一般都很嫩,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人“以嫩卖嫩”。仗着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就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理由:“我是新来的,所以原本不懂这样的规矩。”
  有一些新人直到做了一两个月后,还会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新人的心态,觉得其他同事应该照顾自己。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在职场中,推卸责任的人本身就不受人尊敬,何况新人与周围的环境还没有完全磨合好,这样如何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我只能说,这样的新人,往往面临人际关系的危机。
  排名第4:行为怪异
  贸易公司业务组姚先生
  我们曾经来过一位新员工,刚进来的时候没发现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那时正好是冬天,天气还算好,大部分人认为并不是很冷,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觉这位新员工进入办公室总是戴着帽子。她的帽子是连着衣服的那种,而且全黑。一开始大家都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发觉她每天都是同样的打扮,而且进了公司也没有脱掉帽子的意向,整个一天上班都是保持这样的装束,不免让人觉得怪异。
  经过查证,发觉她并没有秃发、掉发的尴尬,就更加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戴着帽子。最近大片《达芬奇密码》上映,我们越发觉得她的背影看上去很像电影中的异教徒,不由得让大家都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另外,她走路的声音也很轻,整天戴着帽子不发声音地移来移去,平添大家的恐惧感。后来我们试着跟她提出,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她是很执着地喜欢戴帽子吧。到最后,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了,向公司领导反映,公司领导出面向该员工提出了想法。最后该新员工也很知趣地改换门庭了。
  排名第5:敷衍了事
  展会公司项目负责人麦先生
  新人来公司,总是要从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在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整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何况,展会业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就是这样,筹备期比较长,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琐碎,但是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会对最终举办成功一个项目有成就感。在漫长的准备阶段,展会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宣传、招商、租借、反复确认等,不断地打电话给参展商确认一些细节问题。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整天握着听筒打电话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一位新人就因此而受不了,开始“捣浆糊”了。找全了名单叫他第一遍打电话推荐我们正在筹备的这个展会,问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参展,他一开始打得很卖力,可是毕竟工作太单调,后来他就开始偷懒了。我在旁边偷偷观察他,发现到最后,凡没打通的或者暂时找不到负责人的电话,他就忽略不打了。然后向我们报告说这些单位不准备参加本次展会。这是何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又会让公司产生多少损失?这样的新人一开始太让人诧异,经过我暗示指点,也没见他工作态度积极一点,反而因为有了“前科”而让我放不下心,每次他报告什么事情有问题或者无法完成,我总会认为他有敷衍了事的嫌疑。我相信没有哪个公司喜欢拥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
  排名第6:不拘小节
  李先生部门主管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讲究个性,原来公司里有个新来的,男生,他戴一个耳钉,头发染黄,一小撮一小撮的。每次一进来都会令大家眼前一亮,牛仔裤上剪几个大洞,电脑包斜挎在身上,走起路来松松垮垮。做事明显带有自我标签,而且喜欢跟潮流。我为此特地跟他谈过,他说穿西装穿得太死板了,没有年轻人的感觉。我就让他到写字楼的大门口,看看走下来年龄差不多的人穿的是什么。
  一些新人真的很不懂礼貌。进门自己先进、出门自己先出,主管、同事走到他身边说事情,作为新人第一时间要站起来,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礼仪,而我看到很多的职场新人,往靠垫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很没有教养。企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团队,你过了头就会影响大家。
  排名第7:缺乏主动
  林先生营销主任
  新人刚来公司都会接受培训,而且我们老员工一般也都会帮助他们,但是很多新人就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不拨就不动,人家不来教他,他也就不学了,就等在那儿等别人来教。有一次,我刚刚招聘一个学生,结果一个星期,我看见她在那里上网,百无聊赖的样子。我把小女孩找到办公室谈话,问她当初选择我们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她说看大家在忙,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只好上上网,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我说你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要不耻下问,这是你的主动性不够,在家里你的父母会为你准备好一切,在企业不同,企业是要通过你们生存发展的,你要为企业做事情。
  很多新人招聘的时候说自己什么都会干。去了之后做错事情却说公司没有培训。学校里学的东西在企业里面可能会过时,这跟知识结构不匹配有关,所以作为大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要不断学习,保持知识方面的更新,同时保持自己在职场上、行业里的竞争力。即使你在大学里面英语拿到专业八级,但是到了企业里面发现还是需要学,因为在一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的专业术语。
  在企业里面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不断的学习状态,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好的处事方法和态度,还有知识方面的更新,要比较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以及所在的企业将会用到的知识。
  排名第8:过于稚气
  徐小姐职员
  公司每年都会招收一些新鲜血液进来,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深知他们的种种迷茫和无奈,所以,对他们还是比较理解和照顾。新入职场确实会有很多需要向前辈们请教的地方,但是可能带新人的经历太多,有时候觉得有点烦。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不努力,真的是这些孩子的社会经历太少,一遇到状况就六神无主。总觉得他们依赖性很强,仍旧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有一次,让一个新人给外地的供应商汇款,很简单的事,结果她却连着两次因为粗心而把单据填错,款全数退回。最终还是我亲自出马才弄好。看着她慌张的模样,我也不好意思责备,对于那种一说就哭的新人我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没拿她怎样,她就哭得梨花带雨似的。
  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新人在这样的时候,不能还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娇气,总把自己当孩子。毕竟这里不是幼儿园,做错了事情还要人哄着。这是上班的地方,新人要听得进善意的批评。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0:28:35 | 查看全部

初入职场,该注意些啥?

初入职场,该注意些啥?
  第一,初入职场要摆正态度
  对于竞争激烈的职场,大学生目前也只是普通劳动力,虽然他们在大学里有学管理的,有搞研究的,但是在公司里、在单位里,一般是从最底层做起。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要有正确的态度,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切忌勿好高骛远。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不开心,要乐观向上,有时还要有点阿Q精神。
  第二,要适应时代
  各种不良的职场风气也在蔓延,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走了弯路,要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激情,要在工作中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职场观念,得到不断成长。
  第三,要干一行爱一行
  刚参加工作时,兴趣爱好很重要,养活自己更重要。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有全身投入,才能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取得成绩,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四,要在学习中成长
  工作是另一种学问,不仅要处理具体的事物,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慢慢适应职场生活,不被职场所淘汰。
  第五,要学会担当
  踏入职场,你已经成为一名社会生产者,生产者无论在哪个岗位上,身上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与学生的责任是不一样的,这种责任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不管是刚踏入职场还是已经工作的人们都要背负这种责任,遇到问题遇到错误要学会担当,对公司、对社会、对人民的担当。
  第六,目标要远大
  大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他们不仅关心前途、也关心钱途,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虽然经济待遇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一切只向钱看。只有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沉下去安心工作,多向有着丰富经验的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温馨提示
  好习惯有助求职成功
  在求职浪潮中,既有人一帆风顺,也有人屡屡碰壁。从无数的竞争者手中获得有限的工作名额可不是运气那么简单,你需要养成一些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好习惯。
  首先,要有目的地寻找,锁定与你的工作目标和价值相吻合的公司,然后再集中精力一一筛选。然后要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去寻找,同时拓宽寻找的渠道。
  然后,时刻准备着。因为时不待人,你要时刻准备好迎接意料之外的机遇。
  此外,要学会“避开”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代表就像屏幕扫描器,他们只根据招聘经理的要求和直觉搜寻资历符合的应聘者,很多机会就会白白错失。建议把简历直接发到决定你最终去留的决策者的手中。
  最后,不要忘记善待自己。找工作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后备计划的,而另一种是有找工作强迫症的,老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刻也不能停。虽然找工作是当务之急,但也不能让它把你醒着的每一秒都消耗掉。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放个小假,适时清空内心,补充能量,这有助于获得一个全新视角。
  来源:中国山东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0:31:07 | 查看全部

职场新人 切记十种不可追随的老板

职场新人 切记十种不可追随的老板
  普天下打工的人,都有被老板挑来选去的相同经历。多伦多的华文媒体近日在总结了千千万万打工者的心酸经历后,提出以下十种老板不可追随。
  一、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如果你的老板经常沾沾自喜地说:“我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像我这样垮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毕竟不多,我有我的独到之处。”这时你就应该怀疑自己的老板了,如果不是他有某些重大的缺点,他不会总是经历失败,一个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又怎么能肯定下次一定会成功。
  二、事必躬亲的老板:如果你的老板常说,“无论大事小事,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并引以为豪的话,你就应该想到,这位老板肯定留不住人。老板不问大小事都要亲自参与,他怎么能放心让下属独立工作?特别是在事必躬亲的老板不在场的时候,无法独立的下属“出错”的机会就更多。一个有创意、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人,绝不希望这样的老板常在身边唠叨。
  三、朝令夕改的老板:这样的老板可能会不断地给你新指示,你花费许多时间策划的方案,老板可能在实行3天后取消,或者花费数月酝酿的一个计划,可能因为他一句话而宣布作废。这样的公司上上下下天天都会很忙,但大家忙的都是收拾残局、挖东墙补西墙。
  四、喜新厌旧的老板:每个公司都会有几位“开国元老”,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类员工大都在公司事业稳定之后被“杯酒释兵权”了。这类公司的员工流动率通常都会很高。
  五、感情生活复杂的老板:这类老板往往喜欢雇用年轻漂亮的女员工,也喜欢用“感情”处理人际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个终日拈花惹草、绯闻不断,将最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感情纠纷上的老板,是根本无法冷静地经营企业的。
  六、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老板:这类老板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到头来二者都得不到。他们常常会因小而失大,既不知何所取,也不知何所舍。
  七、多疑的老板:这样的老板所持的观念是人治胜过规章制度,这类公司通常没有上轨道的制度。如果你是一个部门主管,经常会在非工作时间接到老板的电话;如果你是基层员工,他也经常会对你表示不痛不痒的“关切”。跟着这样的老板工作,心理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八、言行不一的老板:这类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赚这么多钱对我并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利润是公司生存的惟一命脉,又何必加以否认呢?
  九、爱听甜言蜜语的老板:一般说来,老板不可能听到批评还会心花怒放,但如果连善意的批评和宝贵的建议也听不进去,并因此影响了员工在公司的发展,则人人都会噤若寒蝉。
  十、心胸狭窄的老板:这样的老板看不得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更不会创造条件让你事业有成。
  来源:人民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