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6|回复: 0

“突击花钱”现象应抓紧治理

发表于 2012-12-8 22:08: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张建)临近年终,面对没有完成的“财政支出任务”,“突击花钱”这个话题总是能够成为舆论热点,今年也不例外。

    舆论关注并非无风起浪。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92736亿元,最后两个月中有超过3.1万亿元待支,约占全年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一。如果考虑到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额超过预算额的9%,那么年底支出的钱可能更多。

    对于两个月内开支3万多亿元,一些专家解释为“集中支付”,称这是由现行预算体制决定的。其实,“突击花钱”也好,“集中支付”也罢,说的都是在年底前有限的时段内把年内预算资金花完。因为,如果年内预算资金结余,来年预算就可能被压缩。为了来年能够多要到钱,即使今年的预算资金明明可以结余,也要想方设法把它花光。

    当然,也有现行预算体制造成的客观因素。我国每年的财政预算以自然年为周期,而预算案提交时间为每年3月份,导致审查周期和自然年不同步,加上预算方法是以基数法为主,财政支出“以支定支”,这就造成了延迟支付和“集中支付”,使“突击花钱”在一些单位成了习惯。

    为什么财政预算周期与审查周期之间要有两三个月时间差,局外人自然很难弄清原委,人们关注的是“突击花钱”带来的财政资金浪费问题。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采购windows8价格过高的消息就引起热议,虽然有关方面解释支出符合规定,但网上除了质疑还是质疑。这也不难理解,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的豪华采购、天价餐费等奢侈浪费事件,实在很难让大家对财政资金使用放心。人们担心的既有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也有操作上的问题,更担心个别官员利用预算管理漏洞铺张浪费甚至腐败。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牢牢把握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不管什么原因,“突击花钱”现象都与我们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不符,也有悖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关各方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突击花钱”,确保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