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员工健康管理”要管哪些事?
超过三成的人每天工作9-10个小时,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加班已经常态化,仅有一成多的人认为目前工作比较轻松。一项调查显示,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四大主因之首,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和工作环境是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其他因素。
有六成调查者认为,企业应为员工建立有效的压力疏通渠道。而如何帮助员工化解工作压力?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健康管理等同于为员工提供体检。
面对压力,你会如何应对?是否可以向公司寻求帮助?公司里是否有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
公司里设了健身会所
哈皮(策划)
最近,公司新设了一个健身会所,每天中午和晚上,还各有一小时健身课程,瑜伽、有氧操、普拉提、拉丁舞……员工在此挥汗如雨后,还能蒸个桑拿,再换上干净衣服,神清气爽地回到办公桌前,重新投入工作。
据从某连锁俱乐部外派来的健身教练说,设在大企业或开发园区里的这种迷你健身会所最近挺流行,比俱乐部原先设在居民区的大型会所更有经济效益。教练说,这多亏企业主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员工比亚健康的员工更有生产力。
以前看新闻,真羡慕硅谷那些IT企业的员工——24小时开放的食堂里有免费美食,宽敞明亮的健身房里有丰富的锻炼课程,办公桌前放着沙发随时可以打盹,甚至还能带着宠物作伴。现在,我们公司虽然还不能全部Copy不走样,至少有了免费健身场所,也是一大进步了。
我素喜健身,因为自从加强体育锻炼之后,我不仅体型更好,感冒频率也明显减少。公司里有了健身会所,我不仅省下了过去买健身卡的钱,而且足不出户就能健身,心里那个美啊。我锻炼身体更起劲了,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公司——要是有猎头挖我跳槽,我会舍不得离开的。
除了拴住员工的心,公司里开设健身会所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增进员工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团队建设;增强了员工待在公司里的意愿,无意中延长了工作时间。此外,健身教练还不定期对员工的体质进行检测,提醒大家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无形中为企业减少了员工休病假的时间成本。
听说,这些都是最近流行的EAP“员工帮助计划”的一部分,名为“员工健康管理”。当然,健康管理的内容很丰富,远不止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体检那么简单,还包括创造尊重员工的文化氛围、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通畅的上下沟通机制等。为此,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还专门设置了“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职位,事无巨细,从在洗手池上张贴“如何正确洗手”宣传画,到提供心理咨询和减压,凡是对员工身心愉悦有利的,都是首席健康官的职责。
企业抓“两头”减压靠自己
章章(部门主管)
一家公司的HR告诉我,说起职工健康管理,其实目前国内多数公司还处于“初级阶段”,虽有一些压力舒解措施,但很不系统。眼下的健康管理,主要仅集中在“两头”——招聘新员工的“进头”和员工有病下岗时的“出头”。至于在岗职工的健康管理,多半只是每年的例行健康检查、奖励旅游以及健身器械设施等。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体格与心理健康的员工。所以在招聘新员工时,都十分重视入职体检,唯恐把身体有毛病的人招到旗下,成为企业以后的麻烦。他们不仅拒招有慢性病者,甚至只招“35岁以下”年富力强者,多次跳槽者也被认为心理不健康而不受欢迎。至于歧视女性及已婚未育者、婉拒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屡有耳闻。与此同时,一旦在职职工得了严重伤病,企业原则上都是尽快处理,在依法给予治疗和相应福利的同时,往往令其下岗甚至辞退,名曰为了企业正常运转。
至于保障在职员工的健康,帮助员工减压,那就有很大的弹性了。一般而言,大企业做得好一些,当然也有出现“富士康现象”的。但总体上说,大多数企业对在职职工的健康管理不到位,只停留在员工体检上。
所以,健康管理还得靠自己。我的一位表姐,年龄“奔四”,是身居销售经理要职的“白骨精”,待遇虽优厚,却因工作压力太大,身体一度处于明显亚健康状态,甚至一度精神上出现歇斯底里症状。后来在医生指导下,表姐总结了一套缓解压力的诀窍:
一是及时发泄。遇到工作不顺利或压力太大,就在家里向老公发脾气“寻吼势”。好在老公能理解,甘当她的“出气筒”;二是游泳健身。只要时间允许,每天下班她先去游泳,甚至出差在外也不例外——泡在水里“搏斗”半小时,不仅有利健康,保持体形,还能舒缓工作压力,睡眠也改善了;三是欣赏孩子。孩子是表姐最大的“财富”和安慰,心里不顺时,听孩子弹奏几首钢琴曲,一起唱几首卡拉OK,表姐的内心就得到莫大的安慰;四是听古典音乐,尤其是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德国古典音乐,对表姐有神奇的舒缓压力作用。
工作时抓得起、工作外放得下。事实上,各人自有自己的减压招数,表姐称减压的要旨是“放下”。
员工健康无小事
马明(公务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老话。道理人人都明白,却不一定人人都能照着做。
我有一个朋友是政府机关的领导秘书,工作忙得一塌糊涂。朋友们小聚,打电话约他总没时间,不是陪领导开会,就是陪领导应酬。加班很常见,经常不到深更半夜不回家,连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有一天打电话给他,很奇怪他竟然没有加班,一问才知道,人病了,正在住院治疗。去探望,一见面他就大吐苦水:领导是工作狂,我的时间不属于自己,一切围着领导转,手机24小时不敢关……这是政府机关里很典型的一个例子,相信做过领导秘书的,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机关如此,企业也不例外。前30年用健康来换金钱,后30年用金钱来换健康,这是众多企业老总的感慨。然而,金钱是换不来健康的。高层管理者都如此,更不用说一般员工了。职工生病,常见的做法不过是批几天病假,如果再能派人去看看,送上一束鲜花,就是天大的面子。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夸奖奋不顾身努力工作的人,甚至大张旗鼓地表扬带病工作的人,提倡轻伤不下火线,树立了许多光辉的榜样,以此激人奋进,却很少关注在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这样做,从精神层面来看很有豪情壮志,十分提气;但理性层面上来看,是杀鸡取卵,属于缺少智商的蛮干行为,不可取。
有些管理者认为,员工健康是个人私事,殊不知,员工的健康就是企业的健康。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0%,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可以大幅减少企业损失。由此可见,员工的健康也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可惜目前不少管理者还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日本不少大公司推行“健康奖励制度”,给那些保持身体健康、从不请病假的员工发奖金。在欧洲,95%的大公司和85%的中小企业向员工提供减压帮助,每年的总花费大约是800亿欧元。韩国不少公司与体育场馆签约,让员工有运动场所的优先使用权,鼓励员工通过运动消除工作压力。国外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的管理者借鉴。
“健康管理”层层把关
金桂(职员)
现在稍微正规点的企业,都能做到每年为员工体检。但体检检出的问题,怎么在实际工作中予以纠正,往往就没人管了。真正系统的员工健康管理,应该有的放矢,随时发现隐患,纠正问题。
我大哥是一家公司的经营科长,他们单位在这方面工作就比较细致。
前年体检,他们单位查出了不少“三高”员工,有的人年纪轻轻,血压、血脂就在高线晃悠。工会根据体检报告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直接告知各部门领导:你的员工在健康方面有哪些问题,安排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某些事项等。接到工会的健康提醒之后,部门领导多了一份责任,就不敢等闲视之。
大哥科室里的老刘,高压180,血脂也不正常。可他又是营销骨干,很多场合少不了他。公司的健康警示发下来,大哥就多操了一分心,尽量不安排老刘加班,每次安排老刘接待客户,都先把他不能喝酒的话递过去,并让老刘的徒弟重点“护驾”。搞得老刘直说“在家里被媳妇看着不许这不许那,在单位又多了个婆婆嘴”。大哥依然如故。小张查出胃溃疡,不能吃凉的,大哥买了一个微波炉放在办公室,方便员工热饭,并告诫科室里的小年轻:“现在吃饭不管不顾,冷一口热一口,如果你们不注意,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胃溃疡。”
大哥一个粗拉拉的男人,为什么变得如此“谨小慎微”?因为员工健康的指令下达给他,层层落实,对他形成了压力。
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措施,除了关注员工的体检报告外,还应对身体出现状况的员工予以重点关照。去年,我们单位新来的小吴对上夜班很不适应,晚上干一宿活,第二天早晨躺在床上,两眼望着天花板,没一点睡意,一个星期下来,人瘦脱了形。怕丢工作,他也不敢跟头儿说。没想到,在卫生间和同事聊天时,让劳动科长听到了。劳动科长把这消息告知他们主任。主任主动找到他询问,给他调成白班。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等他完全适应了,才又继续上夜班。这样的事,看似小事,却真正把管理落到了实处。
本版整理 施淑洪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