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50|回复: 2

戳穿“招魂术”真面目 制造幻觉的迷信

发表于 2012-12-10 21:21: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汉书·外戚》说:“李夫人卒,上以礼丧焉……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陈酒肉,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生动地描述了汉武帝刘彻于其爱妃李夫人死后,悲痛思念不已,方士(古代采奇药、求神仙,以研求长生不死和招魂的方术来惑人者)少翁设坛招魂,招回李夫人之魂与刘彻晤面,场面写得栩栩如生。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奥秘何在?
首先,从主观方面看,《礼记·祭义篇》说:“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祭之日,入室,俨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而出户,肃然必有闻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这段写得昭然若揭,也就是说,只要自我全神贯注,制造信念和期望,直至进入恍惚的心理状态,所思念的人和物就会飘忽出现。弄神者所谓“诚则灵”,奥妙就在这里。
其次,从客观方面看,招魂的场所,用帐幔、灯光、烟气,搞得幽忽迷离;方士穿上特制的袍服,多为杂色相嵌,举止诡谲,变幻百出,凝视之,渐而渐之,便幻化为有求者渴望谒见的死者的形象了。
显然,招魂就是这样主客观条件特定交叉的迷信产物。
笔者童年曾随母亲去招已故的祖母的魂,虽已过了半个多世纪,但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那是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没有窗户,幽暗得像个洞穴,身处其中叫人毛骨悚然。还有,神龛前挂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帐幔,叫人看了眼乱神迷。这些帐幔,据说都是善男信女“还愿”得来的。有崭新的,亦有破旧不堪的,标志着其年代的久远。靠着神龛是一张长条的桌子,摆着香炉和烛台。方士是一位瘦条形的老太婆,穿着夹色道袍,戴着高尖道帽。她点上香烛,问清死者的出生和死亡的年月日时,就先伏案念念有词,然后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拍案而起,竭尽其“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之能事。蓦地,一跃而起,全身颤抖,称魂已招来,并已附体。接着,便与我母亲对起话来,我母亲声声喊娘,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成泪人。大概刻把钟后,方士旗子一摇,称魂要归去,全身又一颤抖,旋复常态,招魂收场。从头至尾,我觉得好玩,又觉得惧怕。
嗣后,有人问起我母亲,我母亲说真灵。追问具体事时,我母亲说那是“天机”,不便泄露。
现在想起来,十分清楚,方士是采用双关或模棱的语言与有求者对话,然后话中套话,牵着有求者的鼻子团团转,待转得你晕头转向时,挥旗收兵。这点,大概与算命卜卦之流的伎俩无异。
行文至此,问题和盘托出,所谓“招魂”术,就是制造人的幻觉的迷信行为。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8:34:15 | 查看全部
原来如此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15:45:3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