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2|回复: 1

[转摘]——此岸到彼岸

发表于 2008-7-23 13:07: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此岸到彼岸
                                                                              /刖芽儿

        奶奶又悄悄地走进了我的梦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这条来路一直是诡秘的,怪异的。我多次试图在醒来后,从浑浑噩噩的记忆中回忆它的来龙去脉,可一直未果,尽管这样的思考总是让我头疼欲裂!我把梦告诉了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人。这是暮春的阳光,焦烁热烈,可以晒干残留在骨头缝里的寒气的那种阳光。她说奶奶在那边缺钱花了,我应该买点纸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找一个偏僻的位置烧了。她还补充说,烧的时候画一个圈圈吧,那个世界里的孤魂野鬼也多。遵照那位老人的嘱咐,在周围的人声安定之后,我带着儿子找到了围墙的一角,是人迹很少顿足的一个角落。画了一个圈圈,儿子点燃了被拆成一张一张的火纸和纸钱。可是,突然从角落里吹来的旋风,把烧过的或没有燃烧的纸钱旋进了空中,幻成一条弯曲的去路,凝结在了我的眼前。我拉着儿子仓皇逃匿而去,不敢再回头一眼。
    我知道,我应该回去看看奶奶了。
    照例是父亲带着我和儿子去墓地,他总是担心我找不到去墓地的路。这是一个生命明目张胆,肆无忌惮蔓延的季节。土壤之下的根须在黑暗中顽强地扭曲着,土壤之上的茎叶在阳光下明媚的妖娆着。路两边的田地里疯狂地滋长着各种作物,蒲公英殷勤地开在路旁,沟壑边,青草夹杂着牛羊粪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这是多么适合生长和发酵的季节!生命在这条路上毫不掩饰地裸露着,招摇着,向着不远处的那处坟地示威。
    打小开始,每次经过那片坟地,都有两股颤颤的感觉。一切看的见看不见的事物都在这样下沉,空气下沉,光线下沉,明亮的颜色下沉,一切都沉到泥土的褐色。一切若有若无的事物都在向我的脚跟靠拢,直到我的头上冒出丝丝冷气,直到我的灵魂挣脱我的肉体仓皇逃离而去。我从来不敢长久的去审视那片杂草丛生的墓地,我害怕死亡带给我的忧伤的气息。何况我的停留总会带给我些许的恐惧和迷茫,恐惧是大于忧伤和迷茫的。
    这是清明时节,阳光中便多了光亮耀眼的颜色,那是各种各样的清明吊子在阳光下折射着的五颜六色。这些颜色在空气中流动闪耀着,冷不丁就会刺疼我的眸子,并在瞬间幻化成那个《画皮》中戴着人皮的女鬼!这些美好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这样的季节里,它们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就像被播种在墓地里的碑石一样,它们成了一座连接生和死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死去的人好似可以看见地上继续演义着的开花和结果的故事,活着的人可以想象地下万物的魂和根须。一切好象都有了交代,对于生的人或者死的人。
    只是轻轻的一瞥,我的目光在无意识间停留在了一座新坟上,好象刚立不久。我一惊,问父亲是谁家的老人。父亲轻轻的说是我们族里最老的那位太爷爷。“病了很久了,”父亲平静地说,“老人卧床的时间太长,晚辈们也失去了耐心,老人想不开,自尽了。”我一个激灵,又一个和奶奶一样选择去生命彼岸的老人!都言生命短暂,生命有时候怎会这样冗长,长到我们需要用一种残忍的手段亲自来完成它的涅磐!父亲其实也是有病的,我的父亲,他一定也遭受过疾病带来的疼痛,他一定也有过沉默的呻吟。而我何尝不曾有病,欲望的肿瘤又何尝不遍及我的肉体,侵入我的骨髓?可是,面对这片坟地,我的父亲,他比我平静。
    父亲在爷爷和奶奶的坟墓间栽了一棵松柏,父亲不会想到松柏和爱情和天荒地老的故事有关,他是怕走在爷爷之后的奶奶找不着爷爷的脚步?还是怕爷爷在天黑后找不着回家的路?或者是怕在他百年之后我们找不着看望爷爷奶奶的去路?一切仪式完成,插上清明吊子,烧上纸钱,放上一挂鞭。摁着儿子的头,我们一起磕头。儿子却笑着拨弄没有烧尽的纸钱,在他的记忆中,坟墓里的两个人只是我们强加给他的两个称谓,是陌生的连书上也几乎看不见的。回转身,儿子又蹦着跳着去采摘沟壑边的蒲公英,嘟着嘴吹散它们,再追逐着它们,他问我蒲公英去了哪儿?我告诉他,蒲公英离开了妈妈后,去了天涯海角去寻找自己的家,就像妈妈离开了爷爷奶奶,也像你长大后也要离开爸爸妈妈,这是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他似懂非懂的补道:“就像太爷爷和太奶奶离开爷爷奶奶去找他们的家。”
    家,本是栖息生命或生命结束后的停泊之地。但凡栖息之地,总有变故,即使不在人为,也是天意。人定义了生活,自然定义了人,宇宙定义了自然。地球上生命更迭有序,海路山川此消彼长。等到有一天星球毁灭,万物化为乌有,不知此岸彼岸能否珠联璧合?

(稿件来源:《散文新家》第五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5:42:05 | 查看全部
认真品读此文,感谢娇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