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论语》开篇,意蕴相当丰富。在《学而第一》的第一段,一共三句话,孔子就提出了在《论语》中反复出现的三个主题:“学习”、“教导”和“君子”。 因此,这一段,我要分开来讲。先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只译第一句)
孔子说:“学习而且适时地实践,不就很喜悦吗?……”
[讲解]
第一句话讲“学习”。“学而时习之”中,“时”和“习”两个字最要留意。在一般讲《论语》的书中,这两个字都没有讲对。“习”是“实践”,也是“学 ”的目的。孔子不提倡皓首书斋,“学”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就是要在人生和社会中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但是付诸实践要选准时机和场合,要“适时”。
对于经理人来说,“学而时习之”是理解并模仿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学”不是埋头书本(当然有埋头书本的成分),而是模仿、 效仿,也就是西方管理工具中的对标(benchmarking)。因此“学而时习之”包括两层意思:一、要学,并在适当的时候要实践;二、要学,但是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实践。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很喜欢“学”,从现在的管理培训业、管理书籍出版业、以及商学院的业务都红红火火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喜欢学不等于善于学,他们最容易在“时”上犯错误 。学到一些新做法之后,就急于付诸实践,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前天是强制排名,昨天是六西格玛,今天是战略事业单元。听起来热热闹闹,做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糊里糊涂 , 最后要么草草收场,要么不了了之,有时候还会铸成大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