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8|回复: 19

[话题探讨] 不要把“安全”和“效益”变成狭路相逢的冤家

发表于 2012-12-13 12:51: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戏曲界和曲艺界有个说法,开年第一场演出叫开箱,年末最后一场演出叫封箱。这两场演出都要比其他的演出更卖力气,好得个好彩头。在企业中,这种行为叫“开门红”,那个就不能叫“关门红”了,不吉利。但肯定有个“大干一百天,年底翻一番的横幅来代替它。
俗话说:血要一热,人就犯昏。
当领导干部把工人鼓动起来像打了鸡血似的大干特干的同时,生产利益成了第一位,那么,安全呢?就得往脑后的地方放一放了,变得不重要了,得为效益让让路了,成了口号了,成了幌子了……于是,生命也在这种盲目的赶进度中,变得和灯草一般轻。
这种盲目加快生产,眼睛里只有钱的厂矿,好像中了“魔咒”一般,上演着一出出血淋淋的现实。而煤矿和液化气,鞭炮厂等等这样安全尤其重要的地方,安全稍稍被忽视就会酿成什么样的惨剧?我们可想而知。
121日,黑龙江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公司重大透水事故;125日,富源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7人遇难……此前,1123日,山西省寿阳县重大液化气爆炸事故,14人死亡,47受伤;1124日,贵州盘南煤炭开发公司响水煤矿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22……
血淋淋的教训啊!其实,又何止是这些地方,很多大的厂矿企业安全都令人担忧。这个,也要好好琢磨一下现在的生产机制。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停人不停机,采用三班倒的机制,上1224是最普遍的排班方法。姑且不讨论是否忽略了职工健康。就是从精神状态上说,白班还好说,夜里谁能满状态工作?如果再加上用疲劳的身体做最后的冲刺,会发生什么。作为一个上了近二十年倒班工作的笔者本人,算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曾经被选为市劳模,还获得过宾馆特殊嘉奖,这个奖就曾拿的我后怕不已。
笔者2001年大年三十赶上上夜班,整个三号楼一间房没住,只留下我一个人在一楼大厅值班。半夜两点多的时候,大堂顶灯短路打火,落到地毯上,窜起两处一尺多高的火苗,幸亏我发现得及时,几脚踩灭。事后,我冷汗涔涔而落。如果不是我平时夜班对自己要求严,给自己定下每隔两小时就巡视全楼,已经养成习惯;如果我侥幸心理放松一下,到房间看看春晚,打个盹;如果我觉得大过年的一个人无聊,稍稍溜个号……后果都难以想象。
尽管笔者当时还年轻,精力充沛,工作很认真,但这样的事儿谁曾料到。那试想一下,倒班倒得头昏脑胀的工人们如何能保证安全生产不出事故?
笔者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工,文化有限,不能说出大道理来,只能从小到大总结出几点小小的建议。第一,倒班制度要合理化,人性化,要以人为本,以职工健康为本。尽量调节出员工最好的状态来工作。如果员工没有好的状态,也不亚于就是在效益的获取中埋下了事故的隐患,这个“雷”随时都可能被任何人踩响。第二,安全不能停留在墙壁、条幅和口号上,要深入到企业领导,职工每个人的思想和血液中去,每个人都得认识到安全等于大于生命财产的道理,这样才能扼杀事故于萌芽状态。第三,年终和年初合理、科学地安排整年的工作进度,不盲目,不燥进。有条理才是稳步获取利益的硬道理。在效益和安全的选择中,不能有侥幸心理,重效益而忽略安全,要齐头并进。别让效益和安全成为狭路相逢的冤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3:42:30 | 查看全部
好文章,第一次参加就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令人敬佩。从自身的工作环境展开论述,是最能打动人的,很多事情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祝愿你能获得大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8:18:48 | 查看全部
安全等于效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19:18:39 | 查看全部
安全与效益相遇,效益必须给安全让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1:27:43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歌唱给予的评价,我会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1:39:43 | 查看全部
看到开头,就有读下去的欲望。相当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1:43:00 | 查看全部
此稿件开头新颖,而且对于年终安全问题分析得透彻,论述中又能结合自身说起,之后又有解决方案,不得不赞一个,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1:43:51 | 查看全部
只是这稿子老师忘记署名了,呵呵,老师最好能把名字加上,也欢迎老师经常参与事评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2:01:22 | 查看全部
这篇文章是一篇较好的事评。文章开头从生活中一个典故说起,引出中心论点:不要把“安全”和“效益”变成狭路相逢的冤家。写法出新,引人入胜!然后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接着,联系自己工作实际,进一步论述了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安全的重要保证。最后提出安全工作改进建议,照应开头。本文观点鲜明、正确,强调在效益和安全的选择中,不能有侥幸心理,重效益而忽略安全,要齐头并进。论述深刻,透辟;论据丰富、说服力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4 16:27:47 | 查看全部
巧妙地引出,据实地论述,论明要义,破解魔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