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梅
日前,在与一位管人事的朋友闲聊时,谈到这样一个让他头痛的事情,一些新上岗的年青人,特别是新分大中专生不愿下基层,进班组,而是想方设法找关系进机关。对此,笔者也有同感,身边一些年青人工作不务实,常常抱怨这不公平、那不合理,无病申吟悲叹“干得好不如霍得好”之类的牢骚话。
诚然,在当今这个多样化的社会中,“关系网”必不可少,并也成为一种变相的“生产力”。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旺盛的人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和生活中积累。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拥有旺盛的人气,就必须沉入基层接地气,只有“接地气”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接地气”,从字面上解读,就是接地中之气,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在自然界,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才有生机勃发,才有春暖花开;在社会生活中,只有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才能实事求是,才有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离开社会实践,任何知识和才能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的放矢。
在有着“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领班汤姆·布兰德为何在年仅三十二就打败所有对手升到总领班的职位,探其究竟,就是他刚参加工作时能主动申请到一线锻炼,从基层的杂事做起,不但全面掌握了汽车各道工序的技术,而且积累了“人脉”,最终取得了成功。
温室中的鲜花再艳也娇嫩脆弱,经不起挫折,只有承受了风霜的小树才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青人只有扎根基层,真正接触到“地气”,才能接“人气”,闯出新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