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有这样一个的车间,他们风雨无阻,爬线杆、拉电线,运设备;他们风餐宿露,骑着摩托车或者步行,穿行在每一个村寨和山山水水之间,为职工群众上门服务,赢得了用电户的赞誉和信赖。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点亮了矿区和附近乡镇千家万户的明亮灯火。这个车间就是由33名职工组成的土城矿机电科外转供电车间。
云南腊家村村民:机电科的兄弟们,好样的
云南省宣威市田坝镇腊家村是一个边远乡村,与盘县洒基镇、柏果镇隔江相望,属于土城矿跨省转供电村寨之一。2007年7月,根据该村与土城矿达成的共识,土城矿机电科外传供电车间担负起了对这个村的电网改造重担。
“改造”一词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腊家村坐落在密德至五一之间的半山腰上,不仅山高路陡,而且交通不便。实施电网改造,需要运送大量电杆、钢芯铝绞线和配套的瓷瓶、角铁等,总重量达到11吨。“云贵一家亲,不仅要注重改造速度,更要注重改造质量。”带着矿上的寄托和腊家村村民的期盼,分管转供电工作的副科长何荣彬带领由外转收费班、个体收费班、家属收费班共12人组成的改造小组,投入了紧张的改造工作中。
随身携带一个简易水壶、头戴遮阳帽,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 副科长何荣彬和外转收费班班长卢富刚带着兄弟们风尘仆仆地赶赴工地,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劳作。从矿区出发到腊家村有将近20公里的路程,他们自己驾驶摩托车赶到小村山脚下,然后要爬十多里山路才能到达村里。由于这个村村组分散,在施工的那段日子,爬山过河、越沟过坎成了家常便饭。班长卢富刚说,一些村组从表象上看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错觉,但是都在山梁梁上,从山顶下到山脚,又要从山脚爬到山顶,肩上扛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重的设备配件,要绕上几个小时才能达到目的地。在崎岖的山路中来回绕一天的弯弯,职工们个个汗流浃背,到了山顶被风一吹,脸上和背上立即显现出一道道汗迹,抹一把额头亮晶晶的汗珠,一帮子弟兄开玩笑以后不用买盐了。一年的改造工作结束后,转供电车间职工走遍了腊家村的山山水水和村村寨寨,为了加快改造进度,副科长何荣彬、班长卢富刚把腊家村当成了家,一个月在村里吃住十多天成了家常便饭。卢富刚深有感触地说,走路绕弯并不是头号难题,最困难的是拉线。由于这个村地处一个大山梁上,有些地方的山峰坡度达到了70多度。栽好电杆,然后再爬上电杆上好瓷瓶、角铁横杆。做完了这些,又得从杆上下来,顺着陡峭的山坡下到谷底,一根一根把输电线路在身子上拴牢,顺着谷底爬上对面的山梁,接着再重复之前的施工内容。
12月16日,卢富刚带着两名兄弟正在腊家村巡视供电线路,检查变压器的完好情况,还顺便帮着几户村民安设了几盏节能灯。卢富刚告诉笔者,工程改造结束后,供电车间每月都要派人定期对村里的供电线路进行巡视,对变压器进行检修, 同时村民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及时帮助决,不能因为改造结束了就溜之大吉。
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一分电费流失
电费收取在常人看来不外乎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用电户上门交钱,收费员开开票据就行了。可是在土城矿机电科,收费员们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等人上门,而是主动上门,为用电户缴费提供便利。土城矿的供电范围涉及盘县洒基镇、坪地乡、松河乡、柏果镇以及云南的腊家村。另外还有矿区职工家属、柏果镇盘北片区。这么庞大的供电范围,很多村寨都是远离矿区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爬山涉水、泥泞小道对机电科收费员来说是家常便饭。比如腊家村,一些村组住户零零散散分布在深山里,为了收缴几块钱电费,走上十几公里山路就是那么两三户,有时去了还遇不到主人家,但是为了不让一分钱电费流失,收费员们锲而不舍,往返两三趟也要坚持下去。在周边村寨,有些地方不通公路,大家通常是把摩托车骑到村口,然后沿着山间小路挨家挨户收取,遇上不讲理的用电户,收费员常常被刁难甚至被谩骂,但是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总是心平气和地给大家讲道理、摆事实,金城所致金石为开,现在,很少有人故意刁难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收费班的职工们风餐宿露,每月的23日,电费会如数交清,近两年来,无论是个体户、当地工矿企业,都没有发生过欠费的情况。而收费班的职工们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仍然风雨无阻地奔走在每一个山间小道和每一个村组之间。
凝冻,压不垮坚挺的脊梁
今年凝冻期间,土城矿大营至土城35千伏高压供电线路第二回路32号铁塔因为不堪冰雪重负,齐崭崭拦腰折断倒伏在地,矿区生产用电告急、生活用电告急。
大营至土城35千伏高压供电线路第二回路承担着土城矿井上下生产供电和民用供电任务,被称为土城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如不及时抢修恢复供电,一旦一回路线路发生故障,必将导致全矿生产生活用电陷入瘫痪。1月18日铁塔倒伏事故发生后的多天,冰雪凝冻持续来袭,输电线路和铁塔上的冰雪厚度达到了50厘米,路面上更是雪山加霜,从山脚到山顶近600米的距离,不要说肩扛背背东西,就连空身行走都十分困难。为了加快抢险进度,机电科外转供电车间、运行车间的职工和施工队一起,每天扛着抢险用的塔材、导线金具,踏冰冒雪从山脚到山顶每天要往返连三趟,积雪化成雪水灌进了鞋子,灌木上的冰雪碎屑落进了脊背,剐痛了脸庞,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更没有一个人退却。
一座铁塔高25.5米,由1800多块大小角铁组成,再加上导线和各种金具,重量达到120吨以上,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供电车间职工配合施工队,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一件一件搬到山顶上去的……经过十余天的努力,供电大动脉终于又畅通无阻地运行起来。(刘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