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0|回复: 0

营造伊力特多元的企业文化

发表于 2007-8-29 19:28: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营造伊力特多元的企业文化
朱绿琴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加速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伊力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
伊力特厚重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多元素的汇集、沉淀,它具有渗透性、多源性和聚合性,核心是“英雄文化”,它包含了对生产的创造和发展本能的理解,也包含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
伊力特的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以人为本。
为激励生产人才,在公司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公司从上世纪末即选派模范先进人物上百人到新马泰及内地发达城市观光旅游,使他们长见识、换脑筋。这种激励机制迅速在公司形成了你追我赶,人人争当先进和模范的企业文化氛围。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是可以引进的,但数千名技术员工的引进是不现实的。公司数年来投入上百万元实施提高与普及并举的培训方针,激发他们的学习与工作热情。公司内部不断掀起酿酒、包装技能比武的高潮,鼓励并带动员工观摩交流、树立样板工程。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常抓不懈。他们同时扮演着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营造一种无边界、无避垒的知识交流与技巧沟通氛围,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知识共享的“酒文化长廊”,让大家在酿造美酒的同时共同分享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追求新好理念。同时,公司内部持续的危机意识教育、执行力教育、“6S管理”教育、卓越领导力培训班、军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学习不仅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素质,也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随着时代前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面貌的改变,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责任都随之而变化,同样,伊力特企业文化必须顺应时代,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伊力特人没有为自己地域的局限性所禁锢,勇敢地向更高、更新的领域迈进。近几年,公司已派出近百名高、中层管理人员到清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工学院等资深学府深造,仅清华大学的经理人培训班就派出24人,学习力转化为生产力,为伊力特诸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公司大力支持他们参加疆内外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野生果开发公司质检部部长杨奎对公司在培训方面的重视可谓感同身受。这个来自湖北宜昌的大学生是2003年应聘到公司来工作,生物工程专业,公司将他分配到能发挥他特长的野生果开发公司工作。2年后,杨奎作为该公司的质检部部长走马上任,为了迅速提高他的专业技能,公司先后派他到北京、陕西等地方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现场考察,现在。在工作中早已独挡一面的杨奎说:“是公司良好的用人和培训机制留住了我,我决心扎根这片热土。”
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公司还打造全新的企业人文环境,创建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公司总面积为200余平方米的“百家期刊阅览室”,拥有图书近10000册,始终实行全开放式的借阅管理服务,现借阅人次达数万次。基层单位的7个阅览室,平均月借阅人数近千人次,通过借阅各类图书杂志,员工的文化水平和社会知识不断丰富。各级管理人员在专业期刊中吸取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接受了很多新的管理理念。老年活动中心,职工培训中心,陈列室展览中心、电子演播室等基础设施。成了伊力特员工汲取知识的广阔舞台。公司投资上百万元全面改善办公设施、创建一流的办公环境,投资450万元用于厂区绿化工程及构建一流包装环境,投资280多万元新建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新的事业需要新的精神,新的发展需要新的风貌。伊力特要用新精神创造新业绩。伊力特五十年的文明与和谐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之手”。在伊力特,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只要在管理、酿酒、包装、科研以及其它等众多领域有创新、有贡献,公司即重奖突出贡献者。刘雪剑、秦玲、陈小伟、张新艳、黄晓红、温斌……这些伊力特的普通职工,曾一度成为公司的新闻人物,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或为公司做出了贡献,或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公司给予他们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万元到一千元不等的奖励,在全公司真正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创造、沟通、多赢”的伊力特企业精神。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伊力特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改善,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为伊力特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切实保障。

地址: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电话:0999—5266440      邮编:835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