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蒲永燕
收入分配不均是引发社会各行业不满情绪的诱因。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指出,收入分配不公越来越成为引发社会不满情绪重要根源的特定背景下,要使工薪阶层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普遍认同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迫切要求以公开、透明为重点,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的基础制度;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公正有序的分配秩序。
古语说:不患寡患不均。我们目前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之大有如天壤之别,尤其是金融等垄断行业的员工工资普遍比一般行业的高很多,而且同一行业之间也有明显的工资差别,就说我们公路行业的工资,一个企业合同工月工资为2300元,除去养老金、失业金、医保金等后拿到手才是1800元之多,而同一个地方的银行职员,工资拿到手要达4000元,这就是差别,如果说我们一个月1800元省吃俭用也够用,可是没法和人家比,购买力也就差,买8元一斤的苹果人家不讲价,我们还得不停的讨价还价,归根结底还是工资分配不均造成的。
因此,要缓解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企业员工不满情绪,就必须建立一套公开、透明、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
要勇于打破“铁饭碗”,力求实现同工同酬。国家在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时,不论对国家公务员和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员工都要统筹公平考虑,要做到能够按照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发放工资,也就是达到同工同酬;对于那些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也可以根据员工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的大小而制定一定的绩效工资激励制度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果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的劳动力价值,认同员工的劳动价值,并据此发放工资的话,员工必定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要合理运用税收杠杆,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按照收入差别,对那些收入非常高的行业、个人进行阶梯式调高税收;对于收入低的行业、个人,国家可以按照“同工同酬”原则进行工资调整,以达到中等水平;对于那些收入非常低微的行业和个人,则通过向国家申报困难补助,给予发放补贴、补助等形式增加收入。
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员工工资协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盈利是最重要的,但盈利额要与职工的收入成正比。一个好的企业,一定会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考虑,把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收入挂钩,使企业与员工同进步,共患难;只有企业把员工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企业员工才会更好地融入企业,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