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66|回复: 34

[话题探讨] “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是关键

发表于 2012-12-19 16:44: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收入分配改革”之前,先说说“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这些都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教育改革呼声极高,且年头已久,就目前来看,好的不说,差的方面很明显,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都开始抱怨。医疗改革也有年头,受益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今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恶性事件也不容忽视。问题的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如何更好、更迅速地解决,才是最主要的。话说回来,这千呼万唤的“收入分配改革”是否能够如人所愿呢?

    据相关报道,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定。从时间来看,已经酝酿了8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出台在即。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第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可是据最新消息,时间又往后推迟了。“收入分配改革”真的这么难吗?人们又会怎么期待呢?  

    1212,在这个雪花飘飞的冬日,《证券日报》记者对汽车销售、出版、银行、建筑、出租营运等多位从业人员进行了实地采访,结果多行业职工各述从业艰辛,呼吁涨薪成普遍意愿。

    其实如果采访我们企业,恐怕员工们也会一样,希望涨薪,希望自己的付出与劳动所得成正比。无论各行各业,只要谈到工资,都会有一肚子苦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几乎每年都在调工资,涨工资,为什么员工的幸福指数还不见提高?归根结底是因为“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物价的上涨比工资上调的速度高了很多,造成人员心态的不满足感。

    就我们这个地区而言,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待遇相对较高,所以这些单位的门槛也定的很高,要想挤进这些部门,那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不过从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队伍中你不难发现,人们现在是越战越勇,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可见人们脑子还是清醒的,无论付出的代价多大,追求幸福的脚步不能停歇,这种怪现象很可笑,在其它国度,政府部门并不会被人们所热衷,因为政府部门是服务部门,他们的工资与付出是成正比的,而不是挤破头进去享清福去了,当老爷去了,可见这样的分配机制自然造成这样的后果,除非从根本上解决将权力部门转向服务部门,高薪不再是一种优势,而是一种责任。

    再说企业。企业也存在这种现象。从大的层面说,横向比,南北差距很大,同行业之间已经分出三、六、九等,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年都要参加总公司的年会,每次参加会议时就能分得清优劣,有的单位允许坐飞机,还可以带家属,有的单位去的差旅费都不知道能不能报全。纵向比差距更大,有的企业是重点扶持企业,也是创效大户,有的企业甚至要限制生产,试想想这期间会有多大的距离。从小的层面说,每次调资和涨工资,都是按照级别还有职称等等条件去涨工资,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怪现象,员工永远涨的少,领导永远涨的多,这样年复一年,差距自然拉大,这种调资虽然暂时满足了一些心愿,不管怎样,毕竟是涨了,但是心底里还是留下一种不公平的影子,最可怕的是同岗不同酬,工龄已经不在起主导作用,很多老员工一下子从建厂元勋,变成连新入厂的员工都比他挣得多这样一种尴尬局面,这种现象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期盼“收入分配”改革的同时,也失去了信心。  

    除此之外,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使人们的贫富地位凸显。关于当前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偏大,各方已基本形成共识。尽管公众对“收入差距”早有体会,但具体数字还是刺痛了百姓的神经。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2007年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曾达4553倍。

     所以“初次分配体制改革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如何才能既涨了工资,大家又能满意呢?第一,涨工资同时要保证物价的稳定。大家现在都有这种认识,物价往往比工资要调的快,即便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物价补贴,比如菜篮子工程等等,但这仅仅是一时的调控,过了这段时间,物价很自然就全面提升了,93年我们的收入不足200元(刚参加工作),按照当时的物价还能生活。20年后,收入调整到2000多元,翻了10倍。按照现在的生活状况,基本价格贵的如羊肉、海鲜不能常吃。可见如果2020年在此基础上继续调整工资,而物价不去稳定,人们的幸福指数还不会明显提高。第二,调整税收及上缴养老保险的比例,惠及于民。要缩小收入的差距,这也是必要的控制手段,国家的社会福利要惠及于民,就要从各方面去调整,如今参加工作的员工都知道,在工资收入栏,很大一部分工资都被交各种险了,所以变成一种怪现象,工资总额提高了,但是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多的怪现象。第三,增加一线员工的收入不再仅仅是口号。每次工资分配改革都会出台向一线倾斜的口号,可是在落实上,一线员工却没能真正得到实惠,反倒是上下的收入逐渐拉大,这种工资分配方案在制定时就出现了偏颇,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必然会造成涨了工资,依然改变不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第四,建立能够持续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如今教育问题困扰着每个家庭,每年在教育上的支出持续走高。虽然医疗保障国家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而且国人也得到了实惠,但是治病难,费用大,依然使低收入家庭常常陷入困境,另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的压力和空巢老人会逐渐增多,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那么“收入分配”依然会陷入僵局。

    作为企业的员工每年都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涨工资,可是每次真的涨工资之后,又都陷入了不公平、不满意的怪圈。  

    可见,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会起到实效。特别是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打击腐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才能真正地让员工在“涨工资”之余,幸福指数也跟着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6:46:30 | 查看全部
                                      关于事评写作的一点感悟

  

        在上一期中,几位老师的点评,让我对在互动平台如何才能写出更好的事评有了更详细的了解,现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一、平台最渴望的就是写事评要有创新。其实这也是所有写文字的人都渴望看到的,一个好的事评,不仅是能够给人启迪,还要能够吸引人,这才是最完美的。

        二、但是对于经常参加写事评的人,会发现自己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写作手法,那么如何才能不写偏了呢?一定要牢记以下几个层面,评论的基本结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几样是架构,写事评,无论你采用什么方式,这些不能缺失。

        三、引用新闻,不用特殊标记。以前也写过事评,因为引用的不是自己写的,所以要求特殊标记,这样可以不让人误会那段属于引用,不至于被怀疑抄袭,我们平台就不用怀疑这个了,可以直接把引用的写入正文,这样整个文章就浑然一体了。

        四、一、二、三式的写法要有新意。之前写事评总会弄成一、二、三式的构架,这样就会给人作报告的印象,所以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除非你的文章一定要由这种方式阐述,否则最好不采用这样的各章格式。

        五、最后想说的就是标题和里面的文字,这些都是慢功夫,都是我们逐渐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写事评总想谈的更具体些,容易走入大而全的怪圈,如果偏重某一个侧面,说具体了其实也很好。不过这些要与话题有关,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灵活运用。

       这些是我在上一期写事评中的一些收获,接下来,我会不断把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也希望你们都能在写作上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在这里相聚最终的目的,祝愿每位兄弟姐妹都能写出一等文来,向你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7:03:46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为生歌唱) 的帖子

深度思考,不错。标题可再斟酌,让人一看标题就明白你要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7:06:38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好!这样的写作方式不进步都难。建议作者单独发帖,让更多的人参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7:16:49 | 查看全部
     各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8:28:51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楼主老师的建议贴很好呀,总结的也很到位,相信一定会给其它老师以借鉴,也谢谢您对平台的热心呀,相信有你和其它热心老师关注的事评平台会更加有活力和生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18:32:37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为生歌唱) 的帖子

“收入分配改革”依然步履维艰,这是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楼主老师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最后在收入分配改革中谈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涨工资同时要保证物价的稳定。调整税收及上缴养老保险的比例,切实增加一线员工的收入,建立能够持续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层面谈了自己的建议,很全面,也很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8:39:18 | 查看全部

回 2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非常感谢。这次为了写好事评,专门采访了单位负责工资的领导和同事,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思路和现存的问题,所以这篇写的有些长,但愿能够阐述清一些对“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解。还有标题,我正重新斟酌,争取修改的标题,更贴近整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8:40:26 | 查看全部

回 3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好的,我会整理重新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8:40:58 | 查看全部

回 4楼(暮苍梧) 的帖子

欢迎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