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各行各业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采访调查,只要是需要的人都觉得应该涨薪,这是普遍的愿望,就是生产、经商等各色投资者也希望收入倍增的,涨薪成了大家的普遍意愿。谁和钱也没有仇,都很喜欢这个阿堵物的。不光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就是一个国家也莫不如此。正所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落后就让人瞧不起,落后就挨打,落后就被人欺。
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可以不容置疑地说,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是十分欢迎、拥护、支持的。大家可以兴奋,可以言所欲言,言者无罪,充满期待。但要知道改革的目的是好的,同时要对收入分配改革客观认识,客观对待。
收入分配改革不应走偏,成了某些掌握权利的中层收入者的代名词。不应该按照百分比增加,对于低收入者,不仅仅是倍增,应该是翻番地大增。就是4倍也可能离小康生活差太远,也未必真能提高实际水平。对于一些畸形奇高的,自然应该适当调整,不是杀贫济富,也绝不是一刀切,要的是对各种收入的再调整和归位,使其趋于更加公平。一个社会注重养老是应该的,但看看努力工作的年轻人辛苦工作,却不如退休的人挣钱多,这是一种严重的劳动和收入倒挂,对于眼下的劳动者来说, 真的没有什么激励作用,体现不了劳动的价值。还有行业差距,更是让人心酸,处在垄断、准垄断行业的同工种的人员,付出劳动相对少的,收入却反而成反比更多,已经无法体现按劳分配的法则,所以婚嫁怕错,入行怕错。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次改革就成功的,一次改革就到位。不要说一改就灵,一改就公,一改就正,这需要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既然是改革,一定会触及到那些既得群体的利益的,肯定要遭到反对,遇到阻力,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无数的历史经验已经做了最好的阐释,历史需要过程。多年的收入改革经历也在告诉人们,可以期待,但不能期望太高,这需要一个摸石头过河的过程。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加大对那些奇高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防控力度。不对这些进行制度上的防腐,改革是空谈的,没有实际效果。
作为基层的员工和劳苦大众,最关心的不是如何改革,采取什么手段、什么途径、什么方式,那些不是普通群众能掌控的,也不是专门研究这些的,那是所谓的公仆掌控的。群众最关心的是改革成果,哪怕是阶段性的也能看出向好的方向转化的趋势。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不仅仅要做到,更要做到最好。尤其收入改革后是否实实在在提高实际生活水平了,是否同步提高那么多。如果收入倍增与物价倍增同步实现的话,那就是一种数字游戏,一场空。
作为基层的人员希望能让工资多些政策话和市场化调节。对于无人愿意干的工种,应该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的方法,掌握平衡,以免某些工种无人去干,造成工荒,而某些却抢着去干,这些需要政府的适度调控,当成调节的有力工具和手段,但不能矫枉过正。就像那些原先最不爱干的环卫清洁工因了事业编制和不错的收益,结果趋之若鹜,就是硕士研究生也竞相报名参与。这正说明调节手段有点过,也需要及时适度调整。
收入分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等,期盼良好的开始,期盼姓“公”的过程,更关注实际的结果,实际的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