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3|回复: 0

三代劳模师徒话发展

发表于 2012-12-21 14:29: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初冬的矿山乍暖还寒。19日,已经退休13年的蔡传本来到武钢矿业公司大冶铁矿球磨生产现场,与徒弟方国俊和徒孙骆军祥再次聚首。
  提到球磨,对没有到过矿山的人来说,也许会很陌生。但只要你来到作业现场,听到哪儿的噪音最大,看到哪儿的劳动强度最大,那么你就走进了球磨岗位。球磨岗位非常艰苦,但它却是矿石生产线上一道关键的工序。
  师傅蔡传本与共和国同龄,1966年来到大冶铁矿球磨岗位,一直干到1999年退休。蔡师傅说,那时的矿石很好,球磨吃的都是“精粮”,日产万吨铁精矿的记录经常被打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学习“铁人”王进喜,以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为标准。在非常艰苦的岁月里,虽然工资水平很低,更谈不上奖金,他们却用一种特殊的劳动竞赛方式激发工作热情:“同一个球磨岗位的三个班次职工开展竞赛,球磨台时产量干到上游的就在劳动竞赛栏内画一个火箭,中游的画一个飞机,下游的则画一个板车。谁也不甘心拉板车,大家都是拼着干”。
  方国俊是1989年来到大冶铁矿的。上班的第一天,面对嘈杂的噪声和一身矿浆、一手水泡,他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蔡师傅的一句话给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只有人操纵机器,没有机器吓跑人……”
  方国俊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最好的球磨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进入深凹开采,原生矿剧减,混合矿增多,球磨开始吃“粗粮”。面对矿石性质的变化,原来的球磨操作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磨矿工序的新要求,方国俊总结蔡师傅的经验,刻苦钻研,发明了“球磨先进操作法”,成为武钢矿山系统第一个被集团公司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徒孙骆军祥1996年参加工作。随着东露天采场闭坑后,每年自产矿石为100多万吨,需要外购大量的矿石,球磨进入吃“杂粮”的日子。面对矿石“贫化”、矿源“杂化”等带来的难磨难选的难题,他带动班组职工,在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上不断创新,各项技经指标不断优化,成了生产攻关的“排头兵”,球磨班也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他本人连续两次荣获武钢劳动模范。
   大冶铁矿从吃“精粮”到吃“粗粮”再到吃“杂粮”的历史,既是矿山不断前进的发展史,更是矿山永不言败的创业史。师徒三代从个人苦干、巧干,到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带动整个班组、整条工序提升档次;从体能型向知识型、智能型转变,劳模精神在时代进步中不断升华、不断发扬光大。
  昨日,蔡师傅来到选矿现场,看到3台新系统球磨机取代了以前的老式球磨机时,心情非常激动。方国俊告诉蔡师傅,大冶铁矿正在进行深部勘探,以后的球磨又能吃到“精粮”了。三个劳模师徒当场相约,当矿山深部勘探正式出矿时,他们在球磨岗位不见不散。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俊子

来源:黄石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