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49|回复: 31

[话题探讨] 转个角度,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挺好

发表于 2012-12-26 09:26: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都把自己当做千里马,都渴望伯乐来赏识,而往往忽略了自己本身的正能量,这也正是中国多数人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们都盼望人尽其才,可是现实却是相当残酷,权利、地位、金钱的诱惑往往可以左右人的正确判断,另外岗位是固定的,而想获得岗位的人却是流动的,因此怀才不遇的人肯定是占据大多数。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的占84%,排列第一。这一点我绝对相信,甚至我觉得这个比列似乎还有些水分,应该更高一些,因为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不过,我就想有没有哪个国家的员工认为自己小材大用的呢,结果一搜还真有,第一名是意大利,第二名就是日本。  
    日本离我们最近,因为战争侵略的原因,国人一直对日本耿耿于怀,最近又因为钓鱼岛,让我们对这个岛国倍加憎恶,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纯从他们的企业员工与我们的员工之比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慨叹“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工作没有激情。后者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工作。所以才会有了战败国,迅速的崛起。
    为什么我们企业的员工会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呢?记得六、七十年代,那时人们生活状态很简约,吃的、住的、穿的与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那时的人们工作上有满足感,主要是那时实施平均分配,按工龄决定收益,所以各行业间差距不是很大。人们之间自然少了攀比,多了奉献。如今国内企业发展快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定义也改变了,比如有一段时间应届的大学生成为宠儿,后来还有“证书热”、“海归热”、“复合型技术人才热”等等,真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很多企业的老员工,曾经敬业、精业的标杆,一下子不再是“香饽饽”,有些企业一些老师傅因为自己学历偏低,技术技能跟不上新形势,最后败下阵来,工资都不如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还记得我们单位曾经对一个车间进行竞聘上岗考核,结果很多实践操作能手,在笔试环节全军覆没,要知道,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很多企业已经取缔了手工操作,如果企业间想竞争,那就要拼人才,明显这些企业的“元勋”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他们成了首批被企业淘汰的对象,紧接着一批一批的相继被淘汰,如果你不与时俱进,那么总有一天你就会成为失败者。人们都岌岌可危,可是他们也弄不懂,那么多“黄毛丫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小孩怎么会一下子翻倒他们头上,成为企业的领导,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这种不被重视,甚至被冷落的现象,自然会让一些老师傅不舒服,甚至有些抵触,因为很少会有人正视自己的不足,而是将自己的优势无限放大,大材小用,牢骚满腹便会充斥耳鼓。
    而对于那些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企业拼搏几年后,就会发现,同师门兄弟有混得好的,早就青云直上,让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本不应该有的心里落差,攀比之心自然拉大,同样大材小用的观念滋生。
    如何解决呢?其实也很简单,不同的企业要有不同的理念,很多时候在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顾及企业内部的稳定,我觉得老师傅在技术上可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他们在经验上和敬业、精业的态度上都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这也是一笔财富,如果能够让技术性人才与经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整体进步,达到双方的心态平稳,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还有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领导都只注重收益和贿赂,单位要发展,他们也要擦亮眼睛去选择有能力的人,这就是每个单位都会有能干活的人,要相信“伯乐”们的眼光还是相当独到的,如果你想从这些“千里马”中脱颖而出,那么你要么具备超有毅力,做事不怕苦不怕累;要么超有才能,每个岗位都能做到独一无二;要么超有耐心,做事仔细认真不留死角;要么超有弹跳力,让所有的老总都会觉得你真的很行;要么超机灵,能够左右逢源。只要你选择对自己的角色,总有一天你会被小材大用的。

    如果我们只想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那我们就要学会正视自己。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实例,一位新入厂的大学生去班组实习,班长看小孩很机灵,就叫他先给班组当通讯员,本想锻炼他,给他更多与班组成员交流的机会,谁曾想,这个孩子不屑一顾地反驳,我是来学习技术的,不是来写报道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本身还没有认清自己,到底欠缺什么?我们的未来要学些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技能已经足够我们发展的空间?如果我们连自己都看不清,那么只能“怀才不遇”了。
    可见要被重视,首先要自己重视自己,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什么非要做千里马期待着被“伯乐”发现呢,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也很好。转个角度,或许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好心情,还有工作上业绩的飙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09:28:39 | 查看全部
     续论:
     看了这期的话题,我不仅想起了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要说有84%的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特别是在我们目前的状态,应该算作正常现象,其实想开了就是“伯乐”与“马”的关系,相互选择,但是结果未必都是好结果,没收获好的结果,人们自然就会觉得被大材小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要不然你看看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如今的伯乐都在“赌马”

       唐朝韩愈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都明了的道理,现在人自然更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不过经过我们分析也能看出,古人除了经商、考官之道,似乎其它都不被人们看好。而如今不同了,社会进步飞快,人们的思想只有跟不上形势,没有展示不了自己才艺的舞台。
    所以前辈谏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多了,伯乐自然就多了。各行各业都有无数的伯乐,每天在寻找着能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才华的“千里马”。这是“千里马”们的福分。
    但是大多的“千里马”如今高兴不起来,他们被伯乐们相中了,也被挖掘出来了,他们在自己喜爱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艺,但是他们就是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先说文艺界。很多演员在出名后被爆“潜规则”。什么是“潜规则”。不用解释大家都心知肚明。再说体育界。运动员努力拼搏数年,在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打进奥运会决赛准备证明自己的才华时,竟然被伯乐们劝告要输球,一定要输的“心服口服”。她不服啊,但是她能如何?还有政界。伯乐们更是擦亮眼睛选“千里马”,选准了不但是自己的荣耀,也是自己今后若干年的“保障”。这“保障”就是“宝藏”。
    作为伯乐的你可以不断的打他、抽他、摇他,这些激励可以变为动力,让他们更加奋蹄前进,因为他们也想媳妇熬成婆,也想变成伯乐,也想精选“千里马”。所以经常传来高官“坠马”的消息,也就不足为怪了。把“马”摇的太狠了,“马”也会尥蹶子,“马”一尥蹶子就会让骑“马”的人坠“马”,这是很自然的事。
    实际上现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伯乐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我说我是伯乐,我看清了你的才能,而且真正读懂了你的用心,可惜我只能做你的朋友,知己,我永远成不了你的伯乐。
    说到这,你应该做好当“千里马”的准备了吧。不当“千里马”你就当不了“领头羊”,不当“领头羊”,你的“千里马”就会变成“老黄牛”,我想哪个“千里马”也不想让自己变成“老黄牛”,不是说“老黄牛”不好,而是“老黄牛”活的实在是辛苦。
    光说千里马了,你认为伯乐就活的十分潇洒吗?当然不是。伯乐们也累啊。先说心累。为了让自己挑选的千里马能够一鸣惊人,自然也要费些功夫,每天也得给足千里马的面子,否则这千里马可能也会跳槽,若真跳到别人的槽里,自己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再说身体累。想想千里马已经精挑细选出来了,就得给他加紧,给他加紧,自己怎么能闲着,所以每天都要不断地给他加夜料,马无夜草不肥吗。为了这夜草,可以说费老了劲。但是只要千里马出息了,这劲就不白费。
   了半天,和“赌马”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相马就是赌马。你是伯乐,他也是伯乐。你选中了千里马,他也选中了千里马,假如你的千里马最后变成了老黄牛,而别人的千里马变成了腾飞的龙,你说说你这伯乐还当个什么劲。
    “赌马”的伯乐们也常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家自然成功了,愁的家不用说,千里马变成了死马。这个社会除了成功就是失败,根本没有等你想通重来的机会。你说说这些伯乐不是在“赌马”是在干啥。
    要“赌马”一定还要有“赌马”的资本。伯乐们为了让自己的“千里马”尽快成为闪光灯追随的目标,不惜痛下血本,可见伯乐们也很敬业,但是千里马常常不领情,时不常的还得嘶叫几声,就有很多千里马长出翅膀后痛告伯乐的,说他们扣留草料是好的,更有甚的千里马干脆将伯乐告上法庭,理由罗列一箩筐,句句血泪,直到把伯乐变成“狱乐”。这样的伯乐不仅仅是彻底的输了,而且输的惨烈。
    现在的社会真是进步了,给伯乐提供了舞台,更给千里马提供了舞台,千里马们能够奋蹄疾奔自然是一件好事,伯乐们“赌马”却要注意了,咱不赌赢这马,咱也不能碰个头破血流啊!你们说是不?!
    所以我们先不要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先做好自己最重要,只有做好自己才会享受快乐工作的真谛,才会感到海阔天空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0:09:55 | 查看全部
   为生而歌老师,能够从实例出必增强观点的说服力,这种写法很不错呀,多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0:18:55 | 查看全部

回 2楼(gyf695400) 的帖子

多看了别人写的好的一面,尽量学习,改进自己差的不足的地方,希望有所进步,感谢老弟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0:41:26 | 查看全部
转个角度,思路开了,对自身的认识更准确,定位也就会更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1:04:53 | 查看全部

回 4楼(胡云峰) 的帖子

是想说这个道理,不要总等着别人来赏识,要学会自己发现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2:00:56 | 查看全部
让技术性人才与经验结合一起推动企业整体进步。老师写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4:35:19 | 查看全部
老师的文化读来使人耳目一新,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5:05:59 | 查看全部
论理思路清晰,全文看好。
建议使用不超过三号字的字体,不用加黑加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8:43:06 | 查看全部

回 6楼(沙漠里的鱼) 的帖子

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