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合格”的共产党员
———记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红卫煤业原党委书记邓代才
党委书记邓代才为基层党支部(省劳模所在基层队)颁发党支部创安全生产流动红旗。
罗 勇 闵文书 徐晓燕 摄影
他,与煤为伍、无怨无悔、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对工作不推诿、不讲价。他从事党群工作35年,多次被评为川煤集团芙蓉公司“优秀领导干部”,是宜宾市 “优秀工会工作者”、“模范职工之友”,煤炭系统“先进体育工作者”。他就是59岁的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红卫煤业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邓代才。
他是一名合格的“班长”
2001年,芙蓉矿务局巡场煤矿破产重组为四川芙蓉集团宜宾红卫煤业有限公司,原任巡场煤矿党委书记的邓代才继续担任红卫煤业党委书记,并兼任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他这一干就是10年。
破产初期,面临煤层地质构造复杂、机械化程度严重偏低、矿井“老化”等情况,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并制约企业发展前景,而且还会导致职工收入不高,队伍不稳定。
有人劝邓代才:“这个烂摊子有什么值得你去接手,年轻人都不愿干,你这把年纪还搞什么?”他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见到困难就走,遇到麻烦就躲,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为了稳定大局,在抓好党务工作的同时,与行政领导团结一致,抓安全、抓生产。
邓代才在企业发展中呕心沥血,想办法、拿主意、求突破。他经常亲临施工现场抓安全,坚持每周三在施工现场办公。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带上纸、笔、皮尺等工具和其他干部职工深入矿井,亲自丈量、记录,切实把握矿井施工安全和质量,对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
他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邓代才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他组织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并装在心中,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企业发展。
重组后的红卫煤业,当时只有职工600余名。生产逐步发展了,职工人数也逐渐增加,到2010年年底已达到1068人。他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要求职工的“五险一金”必须有保障。该公司每年仅用于职工伤、病的各种费用就达100万元以上,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近2000万元。
每逢节假日,邓代才都会带领党政工团领导,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嘘寒问暖,送去组织的关心。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可他提出不裁员的想法,尽量多安排职工上岗,解决职工就业问题,为下岗和返乡民工解决难题。
他是一名合格的书记
长期经历矿山风霜雪雨的邓代才,面容渐渐苍老,身体也不如年轻时了,从井下爬坡返回地面时有些力不从心。一些同志心疼地劝说:“邓书记,您都快60岁的人了,少下几次井吧,何苦这样拼命呢?”可他却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
在企业遭遇灾难面前,邓代才临危不乱。2010年4月25日,公司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矿井异常水患。邓代才得到消息后,立即和党政工领导带领职工抢险救灾。
在抢险救灾的同时,邓代才还做好内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简报、矿情广播站、广场黑板报等宣传载体,宣传抢险救灾的典型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共渡难关。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仅用较短的时间就从井下最大限度地抢救了很多物资,并且未造成人员伤亡。宜宾市国资委等上级单位称赞红卫煤业创造了一个抢险救灾的奇迹。
异常矿井涌水发生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由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牵头,外出承揽工程,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建立了七个工区。每一个工区职工出征前,邓代才都召开出征动员大会,并安排专车把职工送往工作地点。工区建立初期,由于职工们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情绪很不稳定。邓代才作为党委书记,就找职工们谈心,耐心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队伍稳定。
邓代才的“三合格”党员称号是职工们给的。邓代才也是按照这个克己奉公,认真做好党内工作,为职工排忧解难。按照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的计划,年生产能力达90万吨以上的武乐矿井将尽快审批完并进场,邓代才说:“我们红卫煤业‘旗子不倒、班子不垮、队伍不散’的总体思路不会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