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农民工在国企唱主角是必然趋势
“班上19人,全是农民工,平均年龄29岁。”班长宋鹏说:“为了实现焊接质量百分百,大伙儿把汗水都藏在了焊花里。”2011年初,“宋鹏电焊班”被派往四川石化蜡油加氢项目,负责主要工艺管道的焊接。没想到,第一个任务就是焊接加热炉的不锈钢合金钢炉管——这些钢管都属于高温高压,最高温度达500摄氏度,炉管达到1000多摄氏度。这就是”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化建安装五公司宋鹏电焊班的工作写照和取得的业绩。(工人日报)
如今在国有企业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农民工占的比例相当多,特别像车钳铆焊等这些工种,企业大多是以聘用农民工为主,因为只有农民工才能吃得下苦头、闯出来的是甜头。而企业正式员工压缩得越来越少,原先在苦累脏险岗位上工作的员工,现在有的外出另谋高就去了,还有的干脆在本单位搞搞管理。通常情况下,正式员工退休后,新进单位员工也基本不安排这些繁重的岗位了。
农民工虽然文化知识低一些,但其身体素质好,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年轻力壮,头脑也比较灵活,对生产岗位技能熟悉与运用也相当快。前不久,笔者单位5号机组的迎风机出现故障,其损坏程度处于瘫痪状态。少一台风机,一百万机组的负荷每天要损失一半。为了加快迎风机抢修进度,单位将这项艰巨的任务包给了电建一公司,从电焊、起重、检修、调试等,这些人全都是农民工组成的。当时单位问他们需要几天时间,他们回答需要七天,后来,单位负责人对他们说:“若是能够提前一天,我们每天给予你们奖励2万元”。果不其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们经过连续艰苦鏖战终于提前2天完成了整个迎风机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为我们单位抢发电量赢得了宝贵时间。
农民工在国有企业虽说待遇没有正式员工那么高,但其工作和收入也相对稳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比正式员工强许多,特别是在苦累脏险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从来都不在乎,更能显现出他们淳朴的工作作风。笔者在单位项目部就认识一位干电焊的农民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有人说他一人要顶好几个人用,他对每天的工作环境不仅了如指掌,而且头脑还特别灵活,只要安排他的事情,就不用别人再操心了。有次,他与检修主管闹矛盾,一气之下回家种地去了。项目部在没有他的日子,每天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都处在被动状态,后来,领导带着检修主管特意跑到他家又把他给请了回来。
农民工之所以能在企业有立足之地,还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个“农民工”的标签,在他们看来,只有凭着勤劳勇敢地劳动,把工作做好,做出色,自己才有出路。近年来,农民工凭着苦干实干一举成功的事例也有很多。他们中有的是企业能工巧匠、有的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甚至有的还是光荣当先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他们正是凭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工作干劲和闯劲,才创造出一串串令人赞不绝口的累累硕果。
从某种角度上讲,农民工想干点事业、出点成绩还是比较能够实现的,因为他们的起点并不高,咱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农民,吃大锅菜、睡简易棚,咱有的苦干加实干的资本。而对城里有学历、有正式编制的员工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吃不下来这样的苦,甚至还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人人都想找个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又要好的岗位,自己又没有能力来创造,除了拼爹就别无其他办法了。
由此,笔者认为,尽管现在很多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各岗位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但像设备检修、电焊、起重、架子保温、车工、钳工等一些既吃苦又长技术的活还是需要农民工来唱主角,没有他们挑大梁,很多企业的急难险重任务就难以按质按量完成。有农民工的日子真好!别再歧视农民兄弟了,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尊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