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引言: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长江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对参会的省市领导说:“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而市场化改革终归是法治化改革。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社会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同一天,重庆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众多网友表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
……
愿农民工一词成为历史
康 海
参加工作20多年了,回想起我所在企业的用工性质,有以下几种: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固定工、全民合同制、城镇劳务工,到现在为止,统称为企业职工了,在点名簿上已经见不到以往那样的划分。
这个变化无疑是让人欣慰的。农民协议工就是地道农民,也就是企业不给予农转非,签订了8年的用工协议,到期企业一次性补助8000元,即解聘劳工合同。在此期间,不享受分房、晋级等福利待遇。也就是说这部分职工尽管辛苦工作、在岗位上尽心尽责,但终究不能成为国家的正式职工。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单位近百名农民协议工只有一人成绩特别突出,被破例农转非。当时,最令人羡慕的就是固定工、从字面上就能看出,用工性质就是固定的,也就是正式工。在那个时候,姑娘们找对象固定工都是香饽饽。无数的青年农民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企业,8年啊!而后他们卷起行囊,重新开始脸朝黄土背朝天。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拿着企业补助的这部分钱开始经商,若干年以后,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农民工我想他只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能够在这样一直存在下去。在一个企业里,在社会上,都是公民。都是企业的职工,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由于社会是多元素组成的,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多元素的服务。据报道北京市曾经在春节期间,因为农民工大量返乡过年,致使北京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早餐难买了、报纸看到的不及时了、牛奶也不能按时送了。我们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他们!我们整洁的街道离不开他们……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他们。那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就业,医疗、享受社会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却没有充分体现到公平呢?仅仅尊重他们是不够的,那只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政府或是企业应该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让他们工作起来受人尊重、生活上感到体面。近来,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基层考察时给我们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平等。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广大农民工正是这支脱贫致富的主力大军。我们的社会进步和谐需要这样的中干力量,他们才是时代的先锋,所以,农民工这一词应该归入历史的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