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凤凰卫视1月1日《新闻今日谈》播出“习近平擅于‘小火烧温水’式的改革”,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本周和八位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而在会谈当中习近平出人意料的回忆起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一位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毛泽东的一段有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那么习近平说到他说党内的腐败问题已经威胁到中共的执政地位,而且提醒官员们要注意中国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那么今天就相关话题我们请到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先生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点评,何先生您好。
何亮亮:您好。
杨娟:首先想请您跟我们讲一下这个上个世纪40年代发生的这一段对话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的地方?而习近平是怎么就是提到这段往事的呢?
何亮亮:这个其实我们熟悉中国现代历史或者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的,就是当天毛泽东在延安跟这个黄炎培有过一段谈话,那么具体这样1945年7月4号的这个下午,当时有一批在国统区的这个民主党派的这个人士到延安去参观,那么毛泽东和他们就分别的会谈,那么其中在和这个黄炎培的会谈当中就谈出了,黄炎培就谈起了这个问题。
黄炎培是中国的老一代的很有名的一个教育家,那么也是一位有名的这个民主人士,他是解放后也一直是担任这个民主建国会的会长,后来也担任这个全国人大政协的这个重要的职务,那么但是这个黄炎培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和毛泽东这段对话。
当时毛泽东问他到延安考察有什么观感?黄炎培回答他说我六十来岁了,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也就是说他看到的这个情况就是一个政权或者说某一个政治势力,发展兴起的很快,但是亡的也很快。
他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他说一个人一家一个团体一个地方,乃至于一国,都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的这个支配力。那我在想这个因为这个黄炎培本人他是经历了一个清末和民国这个两个朝代。那我想他可能对他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民国,民国时期,因为他本身参加过这个辛亥革命的,他当时是在这个孙中山的号召下参加了这个辛亥革命,可以说他是和很多革命知识一起推翻了这个满清的王朝,那么所以就大家共同建立起了这个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1911年建立的,但是你看那到1945年,也才经过三十几年的时间。
那么当时可以说在国统区,比方说当时在陪都,但是当时抗战快要胜利,还没有胜利的时候,当时各民政府的这个首都是在重庆,叫陪都,那么陪都当时就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叫“前方打仗,后方在享乐”,一个普遍的这个,蒋介石本人倒没有享乐,他本人生活还是相当可以说是俭朴的,但是他的夫人,他的那些亲属,还有就是当时普遍存在的这个,比方说这个最近在放这个电影,这个《1942》就反映了这个问题,你看这个河南这个几百万人死于这个饥荒,他当然是有这个日本的这个侵略是一个很大的关系,但是当然政府的这种无作,就是无作为,这种腐败才是一个极大的一个关系,所以这个黄炎培他是有这方面的感受的。
那问题他跟毛泽东说了以后,毛泽东非常坦然,他说他就做了一个非常也是很有名的一个回答,他非常自信的说,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所以黄炎培就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于于公众,个人的功业欲,就是想建立功业的欲望才不会发生,只有把地方上的事公诸于地方上的人才能使得这个地地得人,人人得势,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是有效的。
换句话说,这个黄炎培和这个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要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
那么这个是毛泽东很有名的一个论断,其实毛泽东在这个《新民主主义论》里面也有过这个类似的表述,那么我在看到习近平为什么要这个重提这个,首先我想到就是毛泽东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看法。其实毛泽东我们看这个说在1949年之后他是一直很注意的一点,就是防止这个官员当官做老爷,他本人不喜欢这个当官做老爷,他也厌恶就是从这种中央或者到基层的一个干部当官做老爷,有特权等等,这个是他发动文革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看到文革他也走了一条,怎么说呢?也是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所谓的“发扬大民主”,当时是毛主席号召全国的老百姓都起来造反,首先是这个青年学生起来造反,造什么的反,造所谓的这个党内的走资派的这个反,而且我想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就是文革,看来毛泽东是有这方面的这种战略的思考的。
杨娟:对,觉得他对民主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这种他的领悟比较深刻的多,那是为什么他?
何亮亮:某种程度上吧,一个是他本人是不能反对的,另外他是想用这个人民,用这种所谓的这个大民主的这个方式来打倒党内的这个走私,但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民主的这个问题,他也包括这个,包括毛泽东本人和刘少奇他们不同的路线,对于这个中国发展该要采用什么样的路线。那么另外就是这个所谓的大民主本身,我们都是过来人,也看得出来,毛泽东还喜欢这样的一个局面,叫做“天下大乱”,但这个天下大乱实际上形成的一个,首先就是我们看到文革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非常巨大的一种破坏,这个破坏力影响非常深远的,造成我们看现在很多中国人就没有这种,比方说道德观念,没有传统文化的这个继承,这是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我想就是造成了一种,实际上他还是在对领袖的一种神化,一方面你好像是用的基层是一种民主的方法,但这一切都归根到底之后他还是强化了毛泽东个人的这个权利,他并没有实现一种真正的能够让人民来监督政府,那么所以这个后来我们知道中共就对发动文化大革命做了一个全面的一个否定的这样的一个结论。那这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我觉得文革的某些引子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的,比方像这个重庆事件里面的唱红歌,他有这个引子,我不是说红歌就是文革,但是红歌有这样的,凡是经历,听过那个红歌演唱的都能够,一方面你会热血沸腾,而那种热血沸腾就跟那个文革时期的那种热血沸腾很像,我当时在想这个红歌他想要造成一种气场,他想要造成那种舆论的,他很容易被引导为什么?就是去造富人的反,去造有钱人的这个反。
这里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现在当前这个中国社会这个贫富悬殊,很多民众由于自己这个,很多民众他没有充分的得到这个改革开放的这个红利,李贺讲的改革红利,或我们说这个财富大批民众得到这部分比较少,所以他们心有怨恨,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问题你能不能用革命的方法去解决呢?显然是不行的。这是我们说的一个一点了,就是我们看到就是毛泽东本人他曾经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他也有实践,但是都归于失败了。
杨娟:是,那是一段往事。那我们回到这个就是今天讲到这个题目,这个习近平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一段谈话是为了什么呢?
何亮亮:对,习近平你看他这次是他去走访,不是说把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总共就九大这个我们说这个民主党派,不是把他们召集过来,他来讲一通话,他挨个的去拜访每一个民主党派的总部,这个本身我想也就可以从这是一种具体的一种方式表明了他作为中共中央的这个总书记,作为中国的这个领导人,对于这个宪法所制定的,这种共同参政的这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的一种尊重。那么然后他是在就是在民国建国会,因为这个黄炎培是民建的这个老会长,老的领导人,他特地,他主动去他谈到了这个问题。那么刚才你说的这个出人意外,我想也是有道理在这个地方,就是他可以谈,但是他也可以不谈,他可以谈一些这个比方说这个十八大的一些这个重大的方针,或者是当前正在推行的,我们看到的一种新风,一种新政,没有。
因为黄炎培曾经是这个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所以他就谈起了这个问题,那也就这样的话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那么显然的就是习近平他这不是一个套话,习近平我觉得从第二个特点他讲的不是套话和官话,他显然他关注到这个问题,他在当选十八大这个新的总书记之后他几次谈话里头谈到了这一点,就是关于反腐败的问题,就说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的话,他就会亡党亡国,那么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一种口气那么我想最主要的是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虽然他没有深入的去谈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包括习近平包括李克强,包括王岐山。他们这几个,因为他们这三位吧近期这个讲话比较多。
习近平他这个非常明显的是,一个是他用了这个到广东,到广东的这个,香港媒体说的叫做这个南巡,就是用这个重走邓公当年南巡之路,那么这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一种政治上的一种信号,就是一定要继续推行改革,而且我觉得以习的施政的作风来看,他不会用一种很激烈的一种手段,其实我觉得激烈的手段也是不好的,民主不等于激烈的一个手段。但是他会用他曾经在,大概十年前吧,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当时他跟媒体有一个这样的谈话,他说他做事情的风格叫做“小火烧温水”,他就用烧水来做比拟,就烧水你可以用一个大火一下子把一个水就烧开的,但是他是用小火烧,而且是不断的添水,我觉得这可能很像他施政的风格。
那么另外像王岐山最近在美国就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他不主张用一种更激烈的这个方法来推动改革,但是要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你感觉好像不是那么明显,不是那么激烈,但是他不断的在做,那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看这个习近平和王岐山,他们是这个不约而同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要改革,那这个改革是一个很坚定的要去推动,但是不会用一种革命的一种方式,那么按我的理解的话这是一种小步的,那所谓大步的话是这样,中国现在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就是这个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都是很严重的,不然这个习近平就不会说这个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因为历史周期律就是他这个兴起的快,但是灭亡的也快。
那怎么去打破这个历史周期律呢?历史并不是一种魔咒,并不是不能打破的,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我觉得一个就是习近平有这方面的考虑。另外我就在想的就是他们现在又要说的这种就是怎么样更多的民主的方式。我看到最近中国有71位内地的很有影响的这个教授、学者,他们就有一个关于这个“改革共识”的这样的一个倡议,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倡议挺好,就改革大家要有一个共识,不然可能虽然说起改革,可能你的改革的要求跟我的改革的要求不一样,那么应该寻求一个全民的改革的这个最大的公约数,这是大多数的民众,或者大多数的这个官员,大多数的这个学者,就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改革的共识。
那么在这种基础上,那么中央它可以根据这个民意然后来制定一种可行的,可操作的这个方案,逐步的、不停顿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很坚定的把改革推向前进,我觉得这个应该也就是现在民众,不过海外对于这个习近平或者对于这个新的中央的执政团队有很大的期望,那么也就跟习近平所说他们已经注意到,他既然注意到这个历史周期律的问题,那就他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凤凰卫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