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题外话:一直不喜欢“农民工”这个字眼,一直认为这个名字就带有歧视色彩,所以行文中不愿意用,但仍然用了,可我是加了引号的。为这个群体说话,必须先从正名开始。 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化建安装五公司宋鹏电焊班,是个19人全部是“农民工”(报道中的写法)的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我从农村走来,城市展风采”再一次用鲜活的事例印证着“英雄不问出处”这句古老的格言。无论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谁都可以凭超“世”之才,靠坚忍不拔之志,用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奋勇拼搏之实干精神,成为产业的主力军。宋鹏电焊班荣耀业绩的背后,是鲜艳的焊花中藏着大伙的汗水之花。这是一个值得全国企业班组学习的战斗集体。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相信齐豫优美抒情的歌曲《橄榄树》中的歌词,能将很多很多的在职员工带到并不遥远的故乡。问一下自己的祖宗三代又有几家是世世代代的城市工人呢?都是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才从五湖四海来到需要的工厂工作。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提速,城乡差别缩小,使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入城入厂。他们由过去一人到现在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购房居住,由从事简单劳动到从事技术工种,由离乡不离土到离乡又离土,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多年来,农村劳动力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实现着自己的希望和价值的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财富,已经完成华丽转身。不知起源于何时的“农民工”名称也早该像“下岗”一词一样下岗了,取而代之应该是“产业工人”。 因为已经完全符合“产业工人”的定义:在大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部门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做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必然,必须为他们正名。 农村人想在城市立足,真的要比城市人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他们唯有持续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因此,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努力前行的身影和足迹。在国企里,也是如此。我原先所在的煤矿,大部分同事是直接从农村来的,刚开始从事的也是很普通很艰苦的工种和岗位,在那个时代免不了要受人小看的,但他们不自卑不自弃,认为凭自己的正当劳动获得报酬就是光荣的。他们自尊自爱自强、坚忍不拔、凭着自己的努力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赢得了偏见人士的尊重。而一些城里人呢?或许养尊处优惯了,少了点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思进取,没有真本事,自然也就无法收到提拔和重用,最终还不如农村来的过得好,这是很自然的。俗话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就是一份辛勤汗水,一份收获,就是天上掉馅饼也难保懒汉不饿死。我们县城所在地有一家总后勤部的服装加工企业,更是看好了当地农民的肯吃苦和能干,在当地大量招工,并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成长成才环境,使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并享受良好的待遇,同工同酬同职务,同心同德同方向,为企业的发展不懈努力,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双赢。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出身没有贵贱,普天之下,能者为王。以能得人,以仁得心,企业会走在健康发展的正途上,傲视四方!企业发达了、富贵了应当想一下什么原因让你富的,要有感恩之心。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善待企业员工,让忠心为企业付出的员工能得到更多的机遇和待遇。尤其在国家“实干兴邦”的大形势下,企业更应该极力提倡实干精神,大树实干之风,厚待“实干兴企”者,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手段,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让多劳、苦劳者多得,让实干出实绩的中坚力量得实惠有实业,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无论是什么人,不为企业努力付出的人,在企业将没有立足之地。今天不努力的人,无论是谁,明天都将努力找工作。这是时代的潮流和必然,也是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