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9|回复: 6

[话题探讨] 国企艰苦岗位多民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发表于 2013-1-4 15:36: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企艰苦岗位多民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国企艰苦岗位由农民工承担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遍观国企内部,最艰苦的岗位已经普遍是国企正式员工撤退而由农民工递补。
      过去,在国企工作很难看到外聘职工的存在。那时候,虽然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同,但大家的基本收入都差不多,拉不开档次。国企职工成为一种身份象征,因此他们即使从事最艰苦的工作,也会为自己是一名国企职工而自豪。
      当外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出现的时候,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出现了差异。受薪酬影响,国企职工的自豪感不复存在,城市居民的就业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他们开始向更能体现劳动力价值、能够获得高薪酬的岗位流动。正是就业的多元化选择,使得国有企业的一些艰苦的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而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涌进城里,想在城市里就业以转换自己的农民身份。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民工开始填补了国企的艰苦工作岗位。
      农民工只能在国企里做最艰苦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工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多是没读几年书,文化知识较为欠缺。上岗之前,很少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二是流动性比较大。一旦出现工资收入满足不了农民工要求、发生纠纷或者家庭需要,农民就会辞职不做,劳动合同的约束力有限,所以企业也不敢委以重任。三是企业不愿意出资培训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企业出资培训以后,如果他们选在跳槽,企业损失很大。
      企业愿意接收农民工,原因有二:一是正式职工不愿意承担的艰苦的工作,农民工因想在城市里立稳脚跟,他们对待工作不挑不拣,愿意承担这样艰苦的工作。二是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国企职工比较难管。而农民工工作时兢兢业业,即使裁员也不会遇到很大障碍。因此,企业愿意简单化处理问题,雇佣农民工来承担正式职工不愿意做而且又做不好的工作,既可以省去督促检查等麻烦,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农民工能够在国企中找到工作岗位,这是社会就业观念选择的结果;农民工在国企内主要从事艰苦的工作,这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样的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而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农民工要想在国企内胜任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还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获得满足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6:02:53 | 查看全部
如今农民工在国企确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笔者通过事实论证,较好的阐述了国企艰苦岗位由农民工承担是进步的体现。可能是企业性质的不同,我们这样的企业目前农民工还不是普遍现象,而且我对一些企业做过调查,似乎对农民工的聘用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没法理顺,有些甚至涉及到法律范畴。不过,东边朋友的事评写的有理有据,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9:19:12 | 查看全部
作者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家民工在企业艰苦岗位工作的现象,阐述了观点,并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9:37:59 | 查看全部
观点比较另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9:57:46 | 查看全部
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21:00:37 | 查看全部
企业使用农民工现象的确普遍,除了企业,政府很多部门都在使用临时工。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多半受害者是农民工,政府部门出了问题,很多都赖在临时工身上。其实深层次的问题还是用人机制有问题,身份决定了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23:49:02 | 查看全部
我认为这篇事评有理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