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瑜打黄盖”未尝不可
文/邢承木
现在,许多国企的艰苦岗位都有农民工的身影,而且艰苦岗位多由农民工从事。是职工素质技能提高了、去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了?还是职工吃苦耐劳的能力下降了、吃不了原来的苦了呢?笔者是民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工龄27年,虽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但是非农业户口,从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农民工,不好回答上述问题。
在村里,我的同龄人不少,进城打工的很多,他们是典型的农民工。日前,老家侄子喜得贵子,我回家贺喜,与他们说起上述话题,他们说进城打工倒最乐意进国企工厂打工,干的也可能是又苦又脏又累的活,但相比私营企业,国企靠谱,工作稳定,只要肯干,不怕吃苦,挣钱不少,所以,他们不计较。用他们的话说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话说得虽有些俗,可也不无道理。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的艰辛,更知道农民的吃苦耐劳。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家乡的土地明显减少了,仅靠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再者,现在农村种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已大大提高了,种地也用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村里青壮男女十之八九出来打工,有在本地企业上班的,也有离乡背井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打工的。有农闲时出去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的“两栖农民工”,也在城市扎根常年不回家的“铁杆农民工”。
和他们聊起在外打工,他们说不怕吃苦,就怕挣不到钱,最怕干了活拿不到钱。如果是在国企打工,就没有这些担心。只要肯卖力气,不怕挣不到钱。即便是挣钱少点,但工作比较稳定,工资能按时发放,即使是不能按时发工资,也不担心老板“跑路。所以,在同等条件,甚至是在私企开出的工资、福利待遇远高于国企的的情况下,农民工更愿意进国字号的企业打工,这也是在“用工难”方面,国企要好于私企的原因之一。这一方面,从笔者所在企业也可以感受到。
笔者所在的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虽然企业改制了,但原来国有企业好的制度、好的传统没有变。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但我们公司用工基本没受影响,为啥,因为农民工信得过我们,愿意来我们公司上班。现在,公司60%是农民工,绝大部分工作在生产一线岗位。棉纺织企业劳动强度比较高,需要上三班,很辛苦。我在车间一线干过,对此很清楚。特别是挡车工,班中围着纺纱机器不停地走巡回,一个班少说也要走五六十里地,时间长了容易得静脉曲张。但农民工们在这里干得很扎实,有的进步还很快,有的还干出了一番成绩。如我公司环纺车间农民工李有华,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集体接见。女农民工张会芹,2010年5月,在淄博市巾帼技能比武中获得棉纺细纱值车第一名,被评为享受市政府津贴的淄博市首席技师,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现在已被公司提拔为细纱乙班操作管理员。问他们工作这么辛苦,为啥干得这么卖劲?他们实话实说,现在工作是不轻松,但比起在农村种地,劳动强度还不算高,满应付得了。更主要的是公司实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农民工也给定劳动合同,缴五险,干得踏实。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岗位不同,对劳动者文化水平、经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同,笔者在此没有贬低和轻视农民工之意,但就总体而言,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素质不高是现实,在国有企业中,他们大多在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艰苦的岗位工作,也许更适合他们。说是“周瑜打黄盖”未尝不可。
当然,不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农民工群体,不会也不能安于现状,停留于现状。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也要求政府、社会和企业,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队伍成为强企富国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