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0|回复: 18

提素、控高、扩优——细纱班打好2013保先“组合拳”

发表于 2013-1-7 21:13: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提素、控高、扩优——细纱班打好2013保先“组合拳”

邢承木

    “同志们,咱们班虽然被评为公司2012年度先进班组,但不能沾沾自喜哈,要清醒地认识到咱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今年,要保住先进班组荣誉,必须在提高新工操作技术水平、降低用棉量、扩大优级品率上下功夫,简单地说就是要打好提素、控高、扩优‘组合拳’”。17日,山东流云公司召开了2012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环纺车间细纱班被评为优秀班组,获奖金3000元。开完会回到班上后,班长周振东马上召集手下5名组长开会。但他们开的不是庆功会,而是“清醒会”,针对2012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保先”之策

    提素。元旦前,该公司新建的3万锭混纺车间设备安装完毕,进入试车阶段。为保证新车间顺利投产,需从环纺车间各工序抽调人员,周振东顾全大局,主动把细纱班操作技术好的15名老职工调给新车间,补进了15名新工,惹得班上不少职工说他“胳膊肘往外拐”。为了做好新工培训,尽快让他们独立顶岗值车,周振东制定了举全班之力的“新工速成计划”。实行承包制,5个组每个小组包3人。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要立下军令状。培训进度要达到“三步走”,即第1个月末要达到独自值1台车的水平,第2个月末要达到独自值2台车的水平,第3个月末要达到独自值3台车的水平。第二季度起,全班的下机产量达到人员调整前的水平。

    控高。“吨纱平均用棉量是评选先进班组的重要一项。亏得是考核全年的,如果是看最后一个月的,我们就没戏了。”周振东告诉大家,去年他们班全年吨纱平均用棉量1350公斤,比公司考核标准低30公斤,但12月份他们班吨纱平均用棉量却到了1410公斤,比公司要求的1380公斤的标准高出了30公斤。“保住先进班组荣誉,必须控制住用棉量”,成了细纱班的共识。他们制定的措施是:设备组从优化工艺参数入手,对细纱机进行全面整车,做好对比试验,哪台车不达标哪台车不开。工艺组根据细纱机型和使用年限不同,核定每台车的吨纱用棉量。在用棉量上,人和设备都不吃“大锅饭”。备棉组严格挑拣“三丝”,确保原料质量。配棉组根据纺纱品种确定投棉等级和数量,科学配棉,物尽其用。纺纱组要严格控制落棉率,对精梳落棉、粗纱头、风箱花等充分回收利用。

    扩优。评价纱线质量的检验指标有10项。2012年,细纱班在产品抽检中,10项指标中有8项优级、2项合格。虽然质量考核名列前茅,但他们并不满足。“今年,我们要扩大优级项,争取达到‘十优’。”为了实现“十优”,他们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一是严抓现场管理,大力推行“6S”现场管理,设立质量检查公开栏,奖罚及时公布,以此教育警示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二是严抓过程控制,加强中、夜班管理和三班交接班,控制好关键工序控制点,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三是建立内部质量追溯制度,各种产品标识、记录完善,每个职工每天纺什么品种都有记录,不论哪个批次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本溯源,查出问题出在哪道工序、哪个职工,及时做好整改。

    “提素,是提高人员素质优势;控高,是保证产量优势;扩优,是强化质量优势。打好这套保优‘组合拳’,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那2013年度先进班组的牌子不还是咱们的吗!”绕了一大圈,周振东终于给大家亮出了“底牌”,赢得了组长们的一致支持。   

    “2013,我们一起加油!”六双手,代表着细纱班90多颗心,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21:16:02 | 查看全部
提素、控高、扩优确保2013任务顺利完成,这是信心也是决心。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21:22:53 | 查看全部
邢老师 标题中的 用任务好呢 还是换一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21:27:08 | 查看全部

回 2楼(敬业心) 的帖子

谢谢孙老师指点。已修改。看看题目改成这样可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00:46:07 | 查看全部
写得不错,值得赞赏,您稿件的开场白差点把我带进了会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7:34:14 | 查看全部
谢谢各位老师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2:55:08 | 查看全部
写得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4:35:3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5:23:10 | 查看全部
这篇文章方法巧,当然与松藻公司王老师的文章一比强点的,用三个词语硬生生的把内容分为了一、二、三段,末尾多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6:31:54 | 查看全部

回 8楼(马兵) 的帖子

谢谢马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