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0 19:39:36
|
查看全部
从遵循行规到回归人性
当深圳、番禺两地的黄金珠宝加工企业正为员工偷盗承担极大风险时,在远离这个世界珠宝加工中心的汕头,潮宏基却独善其身,这里没有搜身制度,没有金属感应门,没有携带武器的保安,却不为偷盗所困。
事实上,在工厂初创时,潮宏基也曾实行过搜身制度。1996年潮宏基创立时,只做珠宝零售业务,产品全部外包。2002年,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创办了自己的加工厂。第一任厂长是从番禺某珠宝加工厂过来的,他也自然的沿用了同行的搜身制度。但从2003年,潮宏基在员工管理上转变了思路,废除了搜身制。
负责公司产品研发、生产的潮宏基副总裁林军平,说其实当初企业管理转型并未从什么理论高度去考虑,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不得已,首先来自工厂规模的扩大。“工厂刚创立时,也就80多名工人,每天搜身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但2003年时,拥有300多名员工让搜身难度增大。”林军平说,300多人逐个通过金属感应门,最快也要半小时。这样一天上下班就要花掉两个多小时。遇到情况发生,还得花更多时间在这里。林军平说,这是一个不划算的时间成本。
另一个让林军平放弃搜身制度的因素是潮汕文化对搜身的抵制。潮汕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潮汕本地新招的员工,对搜身抵触情绪很大。现任潮宏基仓库主管的玩珠便是汕头本地人,2001年进入潮宏基时,她的工作是给每一件成品贴上价格标签。“就像人格受到了侮辱,都羞于让亲戚朋友知道。”玩珠对工厂当初的搜身制度有着深刻的印象。
搜身制度对预防偷盗到底能产生多大作用,潮宏基的管理团队也产生了怀疑。现任潮宏基素金分厂厂长的黄淹平说,搜身尽管是惯例,但实际上搜一千个人,也搜不到一两个夹带金粉的人。2003年,林军平启用学财务出身的何文波担任潮宏基分厂镶嵌厂新厂长,林军平看中的恰恰是他的行外人身份。正因为他对“行规”不懂,所以才可能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也就是从这时起,潮宏基打破行规,正式废除了搜身制。
控制过程胜过控制结果
废除搜身制只是潮宏基管理转型的第一步。事实上,仅凭不搜身就想换来员工的不偷不盗,这是不现实的,在贵重金属的诱惑面前,道德约束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工厂管理上,潮宏基实际上是内严外松,虽然不再被搜身,但员工想要将物料偷出去,却几乎不可能。这缘于潮宏基的一套严格物料管理制度。
林军平相信,在预防偷盗上,控制过程远胜过控制结果。因此,他们在加工物料管理流程方面比同行投入更多的人力。例如,一件产品的加工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在不同的车间完成后,再进入下一个工序。由于原材料贵重,所有工厂都会采用一人一账的物料管理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一位物料文员,负责物料的收发、清点、入账,还掌管保险柜钥匙和密码。员工从物料文员这里领取、核对和交回物料。物料文员是整个物料控制的重要环节。
首饰加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多工厂的物料文员都是由老板的亲属和亲信担任。可是老板的亲信和亲属毕竟是少数人,因此很多工厂物料文员人数不足,影响工作效率。而且,用亲信管理物料,管理制度和方法会比较粗糙。“授权”是潮宏基在2003年管理制度转型时的一个核心方向。潮宏基的物料文员是从普通员工中选拔出来,这样可以保证人手充沛。刚建厂时,潮宏基选择汕头本地员工担任物料文员,随着业务的扩大,一些在本厂工作多年的外地员工也开始任职这种关键岗位。
2004年初,玩珠凭借不错的工作表现,被任命为物料文员,负责接收外厂送过来的货品。现在已经是仓管部主管的她,掌握着潮宏基仓库的钥匙,这个墙壁里镶着钢板的库房,一般人是不允许出入的。即使是林军平,要想从仓库取东西,也得出具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