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3 20:32:35
|
查看全部
「案例」林肯与格兰特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大胆任用英勇善战但被人称为“酒鬼”的格兰特为北军司令。面对连续不断的指向格兰特的种种非议和诽谤,林肯总是给格兰特以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对格兰特的起用,成了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林肯重用格兰特,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发现主流
除了一纸西点军校的文凭,格兰特身上似乎没有什么亮点。而他在做士兵时就因酗酒被开除的污点,成了众人非议的靶子。南北战争改变了格兰特的命运,而林肯的慧眼识珠则造就了格兰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鉴别人才,正是林肯作为伟大领袖的高明之处。经理人在用人时要学会像林肯那样全面、辩证地看人才,坚持看大节,看主流,看潜力,而不能因为一时一事因噎废食,造成用人失当,人才浪费。
2.用人所长
按正常人思维,让一个贪杯的人成为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林肯却辨证地看待格兰特的优缺点。格兰特尽管背着“酒鬼”的骂名,但他具备一个将领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素质,那就是浑身是胆、运筹帷幄、敢于打仗、善于打胜仗。
可见,格兰特酗酒的缺点,与优柔寡断、纸上谈兵等为帅者之大忌比起来,确实是微不足道。实践证明,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格兰特没有让林肯失望,他在扭转战局的同时也扭转了美国的历史,却没有一次因为酗酒而误事。
3.坚决支持
在1862年的夏伊洛战役中,格兰特的部队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代价。这时,有人说格兰特当时喝醉了,因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并为此强烈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当时幽默地说:我要送一些格兰特将军爱喝的酒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像格兰特一样打几场胜仗。田纳西战斗中北军伤亡巨大,格兰特在战场上醉酒的谣言又起,面对解除格兰特职务的呼声,林肯坚定地说:“我不能放弃这个人,因为他英勇善战,不找任何借口。”在进攻里士满的战斗中,格兰特部队死伤1.3万多人,这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向总统施加压力,再次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又以鲜明的立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少不了这个人,他能打仗!”用人不疑,顶住压力,高度信任,全力支持,这是林肯用人的又一可贵之处。
4.善用人短,贵在组合
善于用人之长,很多管理者能够做到,但善于用人之短,则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完美的理想人才是不存在的,用人的关键是包容、组合和互补,既会用人所长,又会用人所短。清代杨时斋将军让聋子当勤务员,让哑巴送密信,让瘸子守炮台,让瞎子伏阵前的故事,就说明了巧用人短、贵在组合的问题。
一代明君唐太宗说:“名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名主无弃士。”所以,高明的领导者用人,总是遵循“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庸者居下,智者居侧”的原则,让各色人等互补共赢。
诸如,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质检员,让争强好胜的人去抓生产和开拓市场,让谨小慎微的人去管安全,让好出风头的人去搞公关,让斤斤计较的人去管仓库和抓考勤等。总之,是个猴子给他一棵树让他抱着,是条龙给他一条江河让他折腾,是个好汉给他一个山头让他拿下来,是个智者给他一些问题让他思考。如果能这样,则团队中人人都是“千里马”。
5.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企业里通常有三类人,一类是“人财”,约占1020%,按照“二八原理”,这20%的人在为企业创造着80%的财富,他们的产出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投入,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而稀缺的资源,一定要善用、重用、用好,想尽一切办法防止流失。这部分人的流失不仅直接打击你的经营活动,而且还会塑造和帮助了你的竞争对手。因此,管理者在忙于经营和市场竞争的同时,不能忘记人才这项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竞争。另一类人是“人在”,约占7080%,他们的产出基本等于或稍大于对他们的投入,对这部分要在态度、知识、技能、习惯、文化认同等方面加强培训、培养和提高,尽快尽量地让他们转化提升为“人财”。
第三类人是“人灾”,约占510%,这类人是企业的祸害和垃圾,他们的产出小于对他们的投入,甚至还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产出,要建立淘汰机制,进行无情和有情的清理。
总之,对“人财”要保护,对“人在”要转化,对“人灾”要清理。只有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才能保持团队的活性和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