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进入1月份以后,北方早已是严寒的冬日,但在海南三亚大东海海滩,仍是一片夏日光景。
人民视觉
一样的冬天,不一样的冷暖。有这样一些老人,一到严冬便南下度假疗养,正如来回迁徙的候鸟……他们在异乡的度假质量如何?除了对南方气候的适应,他们对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满意吗?
在三亚晒太阳很舒服
本报记者 黄晓慧
都说“少不入蜀,老不离川”,家住成都市的74岁老人李荣斋却在这个冬天,带着老伴远赴海南三亚,过起了他们的悠长假期。
每年冬季,大批像李荣斋老两口这样的候鸟老人从全国各地“迁徙”至三亚。
气候好,适合老人待
李荣斋的老家在陕西,退休前是石油钻探工程师。他们老两口来三亚是通过四川省遂宁市一家养老机构过来的,同行的有几十位老人。
他们住在老人公寓里,洗衣做饭都有人照料,每月收费2000元/人。老两口觉得三亚的老人公寓什么都好,就是没有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
来到三亚,老两口发现三亚的气温通常都在28—29摄氏度,非常适合越冬避寒。“老年人没那么充足的精力了,不可能再到处去玩。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好,适合老人待”。
李荣斋觉得,比起成都湿冷的冬天,三亚阳光充足,晒一晒非常舒服。
早在18年前,李荣斋一家人曾开车来三亚游玩。那时的三亚在他眼里不过是小岛一隅,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机场也没建好。现在,三亚是与当初有着天壤之别的国际化旅游城市。
物价还是有点高
“记得第一次来三亚,天涯海角就是一块石头写着4个字,南山寺还没建起来,鹿回头也还没有成为景区,各景点随意进出,不像现在都收门票了。”李荣斋回忆,那时候到了海滩就是自己玩。如今,三亚的海边设施健全,游泳划分了区域,配了救生员,安全做到了位。
“现在三亚的交通方便了很多,公交设施都完善了,当年几乎没有车,现在路上则比较堵。”李荣斋说。
李荣斋和老伴的一日三餐大多在老人公寓解决,很少外出用餐。有一次,他们去了一家川菜馆子,6个人消费了180多元。这样的物价水平让他们觉得挺满意。但让老两口感到不解的是,三亚这样产海鲜的地方为何有些海鲜比内地还贵。
针对物价偏高问题,三亚市区人口密集地方已设立15个平价商店(专卖区),政府将加大对这些商店的农副产品供应量。除了保障低收入家庭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还要稳定市场价格。
到北海享受天然氧吧
本报记者 谢振华
音乐响起,来自北京的何治芳阿姨和着旋律翩然起舞。
2012年12月27日傍晚,在广西北海市银滩海泰别墅区的中心广场,与何阿姨一起翩然起舞的,有来自北京、东北、上海等地的近百位老人。
在当地,他们都被亲切地称为“候鸟”老人。75岁的何阿姨和老伴从2008年开始,每年11月起就“迁徙”北海,次年3月再回到北京。
何阿姨老两口在北海的“候鸟”生活,闲适而规律:早上6点多起床,到海边走走,做做健身操;早餐后,练书法、钓鱼、打乒乓球;午休后,打个把小时麻将,在院子里散散步,或到海滩走走;晚餐后,就到广场跳舞。
最令何阿姨高兴的是,“北海的空气能治病”,北海有“中国最大城市氧吧”的美誉。有3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的何阿姨,一到北海,“各种病症就减轻了,服药的剂量可以降到最低。”何阿姨说,来北海的老年朋友都有同感,特别是气管炎、风湿等疾病,到北海住上一段时间,都有明显改善。
喜欢来北海的,远不止何阿姨夫妇。“我们单位就来了三对夫妇。”北海陆海大酒店副总经理谭海恩告诉记者,该酒店已有260多位“候鸟”老人入住。
“海泰别墅区365栋别墅16栋公寓楼,起码生活着1000多位"候鸟"老人。我们单位就来了16个。”黑龙江省总工会退休干部史业琨说,自己2005年就在北海买了房,每年冬天都来北海过冬。
随着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来到北海,“候鸟”经济已然成形。北海市旅游局质管科科长林小玲介绍,来北海过冬的老人,有的是在北海购房产,有的是在宾馆包月。在二、三星级的宾馆包月,每床每月费用在1600元至1900元之间,包吃。“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是北海的旅游淡季,这样的价格,吸引了很多人来。”
小贴士
休闲与美食
三亚海鲜大多采用清蒸或白灼的做法,保持原汁原味,此外也有烤、焖、炒等多种作法。
三亚寒暑变化不大,四季可下海。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了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等众多海湾,均可免费游泳。海上及沙滩娱乐项目有潜水、海钓、帆船、帆板等。
北海的早餐店里,一碗牛腩粉或猪脚粉,再加上一杯清茶,是北海人最称道的美味早餐。当地比较著名的特色菜有:白灼沙虫、姜葱花蟹等。
北海有众多人文景观,主要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斜阳岛、星岛湖、北海海洋之窗、北海海底世界、北海老街、北海近代建筑群等。
(本报记者 王天乐整理)
不宜人人当候鸟
如今,各类养老机构的宣传广告夺人眼球,月养老价格从1000元到1万元不等。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利益驱动使一些养老机构仓促上马、盲目争夺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候鸟”迁徙存在一定风险,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候鸟”能否承受长途迁徙是个问题。老年人到了异地,可能不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天气环境等变化,由此引发疾病或意外的案例并不鲜见,不可忽视。
老年人是否到外地养老,以何种方式去,这应该由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性格、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