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难忘儿时做灯笼
文/邢承木
我的老家在山东最北部。在我们那儿,过年时有小孩们赛灯笼的风俗。大年三十晚上,村里的小孩们聚在一起,比谁的灯笼最漂亮。据说,谁的灯笼最漂亮,谁来年就有好运气,念书考第一,事事都如意。
为了能拥有一个漂亮的灯笼,一进腊月,孩子们就缠着大人买灯笼。为了让孩子过年高兴,大人们一般也舍得花钱,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说起过年时的灯笼,一件三十六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十岁那年,弟弟七岁。那年春节,经不住弟弟的再三祈求,爸爸终于在腊月二十七最后一个年集上,狠狠心花了一块钱给弟弟买了一个彤红彤红的画有荷花、牡丹花的灯笼,特别好看。弟弟喜欢得不得了,他说他已偷着看过别人买的灯笼了,没有比他的更好看的了,他觉得自己是最有福气的人了。
为了到时一鸣惊人,他把灯笼藏到了我家的柜子里,连我也没告诉。腊月二十八那天上午,父亲、母亲领着弟弟去走亲戚了,留下我看家。忍不住穿新衣的诱惑,我翻箱倒柜地找母亲给我做的新衣服,一不小心把弟弟藏在里面的灯笼压烂了。弟弟回家后看见灯笼烂了,放声大哭,怎么哄也哄不住。母亲以为是我故意欺负弟弟,气得也不顾过年不打孩子的忌讳了,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
看到弟弟伤心的样子,我也很难过。可最后一个年集已过了,想买也没处去买了,弟弟的好福气让我给毁了。这可怎么办啊?
情急之下,我突然想到照着葫芦画瓢,亲自动手再给弟弟做一个灯笼,给他一个惊喜。那个灯笼虽然压坏了,但框架还在,底座还算完整。想到这,我说干就干,找来高粱秸秆,放在水里泡透了,用尺子比着那个灯笼的尺寸一段段的截开,画好了上下底的距离,折好了后用麻绳绑结实。做好灯笼架后,再用家里写对联剩下的红纸,用蜡笔在上涂上小鸡、小兔等图案,用浆糊糊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灯笼做出来了。
年三十傍晚,我把灯笼拿出来给弟弟,他一看又有了新灯笼,破涕为笑。虽然做工十分粗燥,比不上别人买的灯笼好看,但弟弟还是很满足,向伙伴们神气地炫耀道:“看,这是我哥哥做的灯笼,你们的哥哥能做出来吗?”
打那年起,过年时弟弟再没买过灯笼,都由我亲自做,而且一年比一年做得好看,直到弟弟长大了过年不再要灯笼时才不做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旧时的一些过年的习俗逐渐消失了,但赛灯笼的风俗在我们那儿却一直还流行着。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灯笼样式更多了,色彩更鲜艳了,图案更逼真了,凑在一起,很难分出上下。其实,现在的孩子们已不在乎这个了,过年赛灯笼图的是热闹和乐趣。
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年。一盏盏红灯笼,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一定会一年又一年地永远传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