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67|回复: 11

班组职工竞争上岗实现人企双赢

发表于 2008-7-30 00:5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我竞争到了一个满意的岗位,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6%。企业有75%的职工和我一样工资有所上涨!”729日,江西省永丰县水电企业的职工李茂兰说。“职工工资增长是在企业效益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到位的。近几年我们在企业实行竞争上岗,挖潜增效,实现了职工进步和企业发展双赢!”企业工会干部张敏楼说。

    改革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的法宝,而竞争是改革的主旋律,也是一个企业保持和谐发展的秘诀。近几年,在大部分班组职工的支持下,江西省永丰县水电企业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强化改革力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作为着力点,努力在体制创新、制度建设方面走出新路,实实在在使职工内在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几年前,该县水电企业职工思想陈旧涣散,长期以来形成了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心态;人员素质低下,不思进取,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分配差距没有拉开,形成了“有能力的缺少动力,没能力的缺少压力”。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由工会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然后企业领导班子根据大部分职工的共同愿望,对症下药,按照“慎重、稳妥”的原则,分步骤采取措施,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按照“精简、效能”、“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各岗位人员通过考试进行重新聘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改变了以往改革中“只减人,不增效”、“雷声大,雨点小”、“领导走过场,职工无痛痒”的局面,使企业上下转变了观念,转变了作风。

        近几年,企业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工作中,相继建立健全了近百项规章制度,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其中《竞争上岗制度》、《末位淘汰制度》针对性、目标性强。明确规定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岗位界限,通过考试竞争上岗。职工自愿报岗,考试时采取当场阅卷,当场公布分数,择优录取的办法,杜绝了说人情、摆资历的情况出现。在选用班组长方面,采取了“看学历不唯学历选会干的,看年龄不搞一刀切选能干的,看实绩不计小过选肯干的”原则,做到了让职工心服口服。“我今年虽然没有竞争到自己想要的岗位,但我没有抱怨,因为竞争过程是公开公正的,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之处。” 机修班的王成元说。

        无情竞争,有情操作。企业没有将竞争后产生的“弱势群体”弃之不管,在今年岗位竞争失利的63名职工,全部转岗分流到收入相对较低的辅业,无人下岗,基本上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岗位清楚,职责分明。职工变发工资为挣工资的意识初步形成。

        所有职工重新上岗后,企业上下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考核网。完善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拉大职工收入差距,彻底打破平均分配方式。将岗位、岗效和奖金与考核挂钩,并将工资报酬与企业每月效益挂钩,即将现行工资中的技能工资、保留工资、保留基本工资和津贴部分定为基础工资,岗位岗效工资加奖金定为绩效工资,将绩效工资的50%同各班组每月产生的效益挂钩(供售电量、线损、单价、电费回收、成本费用收支等指标),其余50%与日常业绩挂钩(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考核内容),从事检修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与设备检修质量、维护质量、任务完成率直接挂钩,辅业职工的绩效工资按照责任状目标利润的完成比例进行发放,从而真正实现“软指标、硬考核”。

        竞争的结果,使职工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生产骨干的收入增加,实现多劳多酬。大家充分认识到岗位的来之不易和“挣工资”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主动开展工作的人多了,有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职工之间的协作力增强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

   
刘浩军  吴江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7:56:56 | 查看全部
我严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7:59:11 | 查看全部
刘老板,此稿看起来缺少事件,加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8:16:21 | 查看全部
企业工会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情况下,经过反复研究,对症下药,按照“慎重、稳妥”的原则,分步骤采取措施,一是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刘老师,工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8:20: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13:09:17 | 查看全部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13:32:12 | 查看全部
浩军老师,这篇文章有点空洞,除了第一段以外,其余的都是大篇的背景材料,如第三段开头的“过去……”,第四段开头的“进几年……”等都显得罗嗦。建议浩军老师背起“行头”去赖在班组,看职工如何竞争上岗、企业如何双赢!
说得不对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21:40:10 | 查看全部
严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21:41:02 | 查看全部
严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23:19:30 | 查看全部
学习!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