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3|回复: 2

[话题探讨] 发挥亏损企业十大优势 扭亏为盈为员工涨工资

发表于 2013-1-25 22:39: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瑞平
       人常说,置于死地而后生,亏损企业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会破釜沉舟走出困境。企业发生了亏损或相对亏损以后,是否可以说企业中的各种经营管理机制完全都坏死了?是否可以说该企业就没有扭亏增盈的希望了呢?否,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大家知道,亏损企业的亏损往往是从某一个环节开始的,如同一个人患病,往往是从某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开始,不仅不能对其进行全盘否定,而且还有绝处逢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大家知道,人死了还能向社会捐献健康器官呢,何况是一个仍然健在的企业?因此,先不论亏损企业究竟都能干什么?都有什么用途,就亏损企业的存在来说,至少应有以下优势:
    第一大优势:经历失败也是一种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见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些原本“好端端”的企业,忽然间便发生了巨额亏损,而且“一亏而不可收”,犹如排山倒海之势。用病来如山倒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为过也。这种例子显然很多很多,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可是,人们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另一种情形的存在,那就是,一旦一个亏损企业能够从阵痛中解脱出来,该企业犹如神助一般,充满活力。
    曾经经历过企业的亏损或者说经历过失败的人,与没有经历过企业的亏损或者说失败的人相比,具有“经历失败的优势”。而我们一些所谓的“成功者”,由于不具有这种“经历失败的优势”,企业一旦发生亏损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走出一些极端的路来,先是减人,后则停产,要不就是倒闭或关停。 由于亏损企业在亏损、持续亏损中挣扎,比别人饱尝过失败的经验教训,所以它们就具有更多的反面经验。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失败的道路都让他们走过了,剩下的也只有盈利了。
   第二大优势:规避风险的优势
    有人说,由于企业亏损,使之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降低。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笔者以为,最经不起风险的并非是亏损企业,而正是那些盈利企业,尤其是那些“盈利得不能再盈利”的企业。笔者承认,亏损企业之所以亏损是与其经营管理不善有关,但是,经历亏损而仍然能存活下来的,就可以说明它具有某种特质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之能力,否则它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亏损企业由于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过惯了“贫寒”的生活,所以也就炼就出了一副钢筋铁骨,因此,具有一种天然的抵御风险和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这当然是件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
    第三大优势:荷载重负的优势
    笔者曾经去一家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00%的企业采访,而这个企业已经有6个多月没有发给工人发出工资了。笔者便深入到车间,当我问及一位工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没有领到工资的情况下却能坚持上班时,他的回答实在令我感动,她是这样说的:“没有一个人不想领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可是,如果欠薪能使企业转机,就是再有六个月领不到工资也值得。”
    在一个盈利企业里,即便是一个副厂长、副经理恐怕也没有这么高境界啊!于是,笔者不禁要问了,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一个已经有6个月都没能发出工资的、亏损企业里的职工能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难道仅仅是由于在这个企业里有一群“傻子”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第一,中国的工人阶级,本来就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的队伍;第二,他们是吃着共产党的乳汁张大的,他们对共产党的企业拥有深厚的阶级感情;第三,他们深信,共产党是不会让他们白劳动的,更不会让他们饿死;第四,他们知道,“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的简单道理;第五,他们知道,跟着党走“没有错”。
    当然,笔者绝不是说,他们就不应该得到工资,而是说他们能够与企业、与国家同甘苦,共患难。换句话说,由于亏损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尝尽了企业亏损给他们带来的苦头,所以企盼着早日摆脱亏损的羁绊,理直气壮地做一回企业的主人,便成为一种理想。因此,在这种理想支配下,亏损企业的职工最具有荷载重负的能力。可是,遗憾的是,有些管理者,对劳动者的这种精神不珍惜!
    第四大优势:穷则思变的优势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穷则思变。其实,把这句话用在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上,可以说再恰当也不过了。由于亏损企业饱尝了亏损的苦果,所以期盼着翻身,因此,其欲望要比任何一个赢利企业都要强烈。相反,由于盈利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产品不愁销路,职工的福利待遇较高,所以反而缺乏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也是一些盈利企业为什么门难进,脸难看的原因。
    穷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笔者以为,对于那些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人来说,穷是一件坏事,而对于那些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们来说,穷可能就是一件好事了。这是因为,富裕的人们没有生活压力,而贫困的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就需要吃富人们吃不了的苦,否则就没有出路。亏损企业要想摆脱困境,不开动脑筋,缺乏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扭亏为盈。
    第五大优势:麻痹对手的优势
    最容易隐蔽自己,也最容易麻痹敌人的是弱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亏损企业往往能表现出一种弱者的姿态,也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还会被一些曾经是竞争对手的人给淡忘掉,并使其失去警惕性。这样一来,也就从客观上,为亏损企业再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出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因为在那些盈利企业或者说胜利者看来,这个亏损企业对他们已不再构成威胁。
    可是,这却为亏损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宝贵的时间差。当然,这也不是说,亏损企业什么也不做,机会自己就会找来,而是说付出相同的代价,有时候亏损企业获得的利益不比盈利企业差。至少,相同的产值,亏损企业向国家所交纳的税金比盈利企业要少;至少,亏损企业职工的工资要比盈利企业低。
    第六大优势:求贤若渴的优势
    亏损企业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因此他们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难道还害怕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吗?当然,这也不是说,亏损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就不存在问题。否则,要不是因为人才流失,企业也不会亏损。
    第七大优势:轻装上阵的优势
    笔者以为,亏损企业除了比盈利企业多一份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外,更多几分轻装上阵的优势。读者不妨设想,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丢掉亏损更让他们惬意的事情。对于亏损企业来说,除了亏损,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
    换句话说,对于亏损企业来说,最倒霉的时期也就是破产,可以说再没有比让企业亏损、持续亏损和破产更坏的事情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破产可能比亏损、持续亏损还要好呢!您知道美国的一些航空公司为什么要申请破产保护吗?难道他们真的达到了“破产”的程度了吗?未必,原因就在于,企业一旦申请破产保护,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的事物上身。所以,常听到某企业宣布破产保护的事情发生。美国有一位管理大师,他的名字叫李•艾科卡,就使一位玩破产保护的著名专家。
    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向政府要2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就突然间宣布了一家汽车公司的破产保护,结果,国家为了避免4万多汽车工业职工的失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答应了他的贷款。这样,他不但挽救了许多亏损的汽车生产厂,也成全了他的一个个扭亏增盈的管理神话。中国有句俗语,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光脚的不但不怕穿鞋的,更不怕穿皮鞋、穿铁鞋、穿金鞋的呢。对于亏损企业来说,那些盈利企业、名牌企业、明星企业,难道不是穿铁鞋、穿金鞋的?这些穿铁鞋、穿金鞋的企业,一旦有点闪失,后果均不堪设想!
    第八大优势:义无返顾的优势
    亏损企业怕什么?难道还怕亏损不成?企业不是已经亏损了吗?大不了是再亏损点。因此,一些亏损企业,常常会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非常之举。如果做不到“名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亏损企业就没有“再生”的希望。改革使亏损企业丢掉的只有是亏损。反正他们已经亏损了,有什么比亏损、破产更糟糕的呢?否则,剩下的不是只有盈利了。
    对于亏损企业来说,没有比创新更有希望的了。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开发出新产品,他们不仅能够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同样能够做到, “不拘一格降产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亏损往往是因为产品滞销、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亏损企业比较容易放弃固有的产品生产、管理结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是一些仍然盈利的企业所不能做到的,因为有销路,所以不忍心放弃。
    谁愿意放弃一个仍然有一定销路的产品的生产?可是,市场却不等闲,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迟疑”,使一些盈利企业错过了发现“新大陆”的契机。然而,亏损企业则不同,因为他们的产品本来就没有销路,或者说销路本来就不好,所以放弃固有产品的生产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在两种不同思想的支配下,亏损企业更善于发现“新大陆”。
    第九大优势:破釜沉舟的优势
    大家知道,破釜沉舟是一种军事策略,但它同样也适用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呢。有人就曾经为一个北方的亏损企业(冷冻加工厂)做过一次成功的策划。策划源于一个国有企业的冷库没有业务。因此,当他为该企业策划的时候,就给他们搞了一个破釜沉舟之计。当这个人把方案拿出时,他们都傻了。
    这个人的策划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该企业向社会承诺,在一年之内,只要来本冷库租用冷库,均免收冷藏费。于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反对那人的策划,认为这不是在雪上加霜。读者不妨设想,一个本来就亏损的企业,你再不让他们收冷藏费,不是雪上加霜,又是什么呢?其实,他们却忘了一个既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发生亏损,把全部冷藏费都收上,能否扭亏!
    试想,一个靠食品加工生存的企业,靠其拥有的冷库收取冷藏费,能实现扭亏增盈吗?你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靠收取冷藏费,生存的企业。换句话说,就算你把全部的冷藏费用都收上,也不能把一个食品企业给扭亏了呀!这当然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与其不能靠收取冷藏费实现扭亏,为何不能把它当作诱饵,把那些商人们都给吸引过来?如果把商人给吸引过来,这儿变成了什么啦?
    当然是与食品冷冻有关的一个集贸市场啦!再说,也不是说永远不收冷藏费,无非是在一年之内免收。另外,不收他们的冷藏费,又没有说不收他们的房屋租赁费和摊位费,不收他们的商品交易费。尽管商品交易费需要与工商部门按一定比例分成,但这一块的收入不一定比冷藏费少。更重要的,是原来被闲置的车间、厂房、办公楼、招待所、恒温库、停车场等从此恢复了资本的本质!
    第十大优势:物极必反的优势
    大家对“物极必反”这个词汇不陌生,其实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或者说是循环式的,不可能永远保持某一种定式或者说状态。因此,对亏损企业的认识,应该采取一分为二或者说“一分为多”的态度。笔者以为,企业之所以会亏损,一般由两方面原因:第一,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另一个则是企业所处的环境事物的变化。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原因,并能加以改进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有扭亏为盈的希望。如果把两方面原因都找到呢?
    毫无疑问,扭亏为盈就不再是一种幻想。或许有人会说,说可以这么说,但做起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要资金没有资金,要一个好产品没有一个好产品,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是的,笔者也承认这一点。但笔者以为,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最缺的不是产品和资金,而主要是缺少主动亏损意识。什么叫主动亏损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善于或主动的把企业置于亏损的急流中。
    或许有有人会说了,亏损企业本来就已经亏损,你再把它置于亏损的急流中,那不就更亏损了吗?非也。这里讲的亏损是指“能动亏损”或者说是指“主动亏损”,与传统的那种“被动亏损”可以说是具有本质区别的。所谓“能动亏损”,有时候把它称为“具有盈利目的的亏损”,是具有数学意义上的 “负负为正”或者说管理学意义上的“以亏治亏”作用的,是亏损的最高境界!
    笔者以为,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善于亏损”,以达到通过亏损化解更大亏损的目的;而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的最大区别是“过激盈利”,结果使企业在饮“盈利”的美酒中陷入“被动亏损”的境地。为此,为了避免“被动亏损”的发生,明智的企业家会经常不断地创造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新的亏损,使之与固有亏损发生付付为正的关系,以实现经营管理的千古绝唱扭亏为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5:53:40 | 查看全部
这十大势总结的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9:10:12 | 查看全部
王老师真是善于总结,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