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5 22:51:09
|
查看全部
超越情感传递的人际耗散
美发店的病毒式激励让我们看到了员工的幸福之源,那么,其背后的管理逻辑是什么呢?
相对物质资源,情感资源的给予会随着传递次数的增加而产生耗散。举例来说,公司的奖金,是按照制度标准进行发放,员工感知到的货币不会随管理层级的增多而消减,而下属感知到来自上司的关怀,却会随着他与上司间管理层级的增加而减少。
所以,大多数企业只有借助物质资源来传递情感关怀,如google魔幻厨房提供的免费餐食供应、玫琳凯提供的宽敞办公室等。但这种需要企业有较高的利润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来维持,更重要的是,这种激励的效果是边际递减的,即员工们会“起初新鲜,后来习惯”。正因如此,老总们才会感叹“钱越发越多,工作激情越来越少”。
不同于西方企业强调制度,强调激励的“自上而下”,中国企业强调人情,强调对周边人际环境的感知,即员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情感倾注,就是一种“激励”。因此,其激励可以来自上级,更可以来自平级和下级;可以基于工作,更可以基于任何的人际联系。美发店深谙此道,让激励在人际网络中以病毒的方式传播,让员工感受到来自周边360°而非仅仅是上层的关爱,从而超越了情感传递的人际耗散。另外,这种模式利用情感资源,成本更加低廉,更贴近中国企业实际。
他们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使企业的人际网络四通八达;他们努力强化员工自身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善于激励;他们的管理者以关爱、平等为核心理念,为病毒式激励写入了内容;他们开发了人际交流的“范式”,员工遵循“范式”进行交流不但更加快捷有效,客观上更会使激励像“病毒”般传播开来,另外,激励者个人的风格也会丰富激励的内容。
在美发店的人际网络中,每个员工都能被“传染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感激励”,这些激励可能是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句问候,可能是工作上的帮助,可能是生活上的关心……看似不起眼的林林总总在人际交互过程中不断增值着员工的“情感体验”,通过“网络效应”以几何级数提升员工感知到的激励效用。
进一步看,在这种激励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其不单是导向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浅层次激励”,而是导向员工嵌入组织,成为真正的“组织公民”的“深层次激励”,也正是此时,员工的创造性和贡献将达到最大,激励的效用也发挥到了极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