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理性消费崇尚节约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与此同时,北京市十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749家门店24日共同倡议:“适量点餐,剩餐打包”,逐步推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举动标志着北京市餐饮行业将联手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常言道:开饭店的不怕大肚汉。按理说,饭店经营者本来就是以赢利为目的,你点多少菜我就能赚多少钱,对经营者来说,菜还是多多益善。为此,现在有不少饭店还专门招聘了一些能说会道,而且还特别能喝酒的“推销员”;有的还开展了消费有奖励等系列活动,其目的就是促使消费者多消费。然而,从食客角度上说,咱中国人就是一个豪爽且又很要面子的性格,在请客吃饭上也不例外,不论谁请客,总是准备个八大碗子,四大碟,尽管吃不掉,也要讲究一个排场和面子。
前几年就有相声说得好,说咱穷人一旦有了钱,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这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它却折射出一些人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意识。当然,也许有人说,这些浪费是食客们自己的钱,别人管不着。笔者认为,我们国家现有的资源已很不容乐观,真的经不起一些人铺张浪费了。不错,钱虽然是你自己的,但资源却是公共的,如果照此浪费下去,自然资源必然遭到浩劫,遭到枯竭,到那时恐怕连我们最基本的温饱也难以维持了。《红楼梦》中的诗句说得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我想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我国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必要性是非常贴切的。
随着我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餐馆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供2亿人解决温饱问题,毕竟在我国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还有许多人正在忍受着饥饿之痛苦啊!有业内人士估计,餐桌上的浪费至少10%以上,这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浪费1000亿元,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另据了解,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千余吨的剩菜剩饭泔水。按照餐饮界最保守的计算,浪费掉的食物占餐桌上食物的10%。如此算来,我国每年餐饮业就浪费掉的社会财富将达700亿元之多。
笔者认为,刹住奢侈浪费之风,单靠政府机关下发通知约束还不行,还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倡导响应和相互监督。然而,令人欣喜地看到,随着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之后,人们的节约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同时也包括开饭店的经营者,他们在倡导消费者强化节约上起了主导作用。餐饮企业倡导消费者节约,看起来是个亏本的买卖,其实质是诚实经营的买卖、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更是经久不衰的经营之道,生财之道。假如自然界没有资源了,你又拿什么开店和赚钱呢?
笔者读报也常见到一些跌闻趣事,在国外餐厅里用餐,老板就会善意地提醒不要浪费,有的菜点多了吃不掉还遭到谴责,甚至遭到罚款,在这样一个崇尚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氛围中,我想食客们也会逐渐改变自己铺张浪费行为了。从广义上讲,节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节约开支,更重要的是国家有限的资源得到了爱惜。眼下,新春佳节临近,笔者真诚地希望饭店餐馆能够更多地从大局利益上考虑,积极倡导和督促消费者强化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作为普通百姓,在置办年货或是在准备就餐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多多益善”,而是要“少而精、少而优”,把每一分钱都颁成两半花,杜绝大吃大喝、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崇尚节约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一个公民做起。
在节约意识上,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吃过苦,受过累,在过日子上容易把握分寸。正如谚语说得那样:“富年要当穷年过,一辈子不挨饿”,“有时省一口,无时当一斗”。所以节约要有滴水成川的坚持精神。特别是要教育那些没有吃过苦、受过累的80后90后新生代,他们对节约意识相对薄弱,花钱如流水,浪费不眨眼。作为父母长辈一定要因势利导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节约好比针挑土,浪费犹如水推沙”,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丢一粒粮,日子自然强”的节约思想理念,让全民节约的行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停留时,在全社会、全民族形成一个人人都能理性消费,人人都崇尚节约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