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根源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文:王旭红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菜剩饭,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与此同时,北京市十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749家门店24日共同倡议:“适量点餐,剩餐打包”,逐步推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举动标志着北京市餐饮行业将联手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据央视报道,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1年的口粮。面对各大酒店、餐馆触目惊心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从上世纪50年代艰难岁月里走出来的一代人,无不痛心疾首。他们经历了吃树皮,吃野草,到最后树都被剥光了皮,没有了树叶,地里没有一根草,饿的奄奄一息的年代。笔者的父母就是从那个艰难的岁月走过来的。在70年代依然缺衣少食,笔者自小受着母亲勤俭节约的熏陶,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不饱到现在的“舌尖上的浪费”,短短几十年,经济的飞跃发展,让浪费变得铺天盖地而又变成习惯和自然。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之后。人们才惊觉,这样的浪费实在无法容忍。
那么,这舌尖上的浪费都来自哪里?据笔者观察,第一,公款吃喝浪费。一些单位和个人请客吃饭,因为不花自己的钱,也为了让客人满意,点菜没有节制,最后吃不完而导致浪费。第二,红白事浪费。人们在婚宴或丧事时,主人为了摆阔,表示自己有钱,订下高档酒席,主人觉得“光盘”会很没有面子,于是无常规的点菜,最后剩下半桌剩菜造成极大的浪费。第三,逢年过节请客浪费,春节或各大节假日,亲朋好友相聚,主人为了表示心意,为了不让亲朋好友感到主人“小气”“寒酸”,大量点菜。而菜剩下之后又碍于面子不打包回家,导致浪费。第四,各个企业、单位及学校食堂浪费,在许多食堂,因一份饭数量多,或饭菜不合胃口,一些员工或学生吃上几口就将饭菜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
纵观以上浪费,大多是在酒店、餐馆、食堂。若在自己家里吃不完的菜,第二顿会热一下再吃,而在酒店,所有人都碍于面子,也为了摆阔,即便觉得浪费可惜,也没有打包提回家的勇气,笔者就是其一,每次在酒店吃饭,看着大盘的饭菜剩下被倒掉,总觉得太可惜,却从来没有勇气打包,怕被人耻笑。
因此,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其一,从餐饮业做起,各大酒店、大小餐馆实行“适量点餐,剩餐打包”“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制度,让这制度普及各个区域的餐饮业。使就餐者没有浪费的机会。让“打包”“光盘”成为人们就餐的美德,而不再是寒酸和小气。
其二,国家出台有效强硬的政策措施,抑制公款吃喝,对公款吃喝浪费进行严厉打击,定出公款招待标准,若超出标准,严厉惩罚。堵住公款吃喝这一最大的浪费。
其三,对各个企业及学校食堂进行“节约奖励,浪费罚款”的制度,并改造食堂伙食质量,对饭量小的人实行“半份餐,半价制”服务,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深入人心。
其四,对“舌尖上的浪费”加大宣传力度,从“我”做起。央视播出“舌尖上的浪费”这一新闻后,北京餐饮业迅速制定一些相应的服务措施,可见广大人民对浪费这一现象的排斥。昨天,我们单位上的一个年轻人,早餐的馒头不想吃,甩手就扔掉,马上招来了大家批评的语言和目光,不好意思的他悄悄捡回了馒头。若在以前,不会有人看见扔馒头现象,可见宣传的力量,可见中华古国勤俭节约的美德依然存在。让我们每个人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其五,继续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现在的独生子,娇生惯养,不爱吃的饭菜随手就倒掉。面对这些家里的掌上明珠,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勤俭节约,必须从幼儿入学开始,教育他们传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从小就根植于心。让这一理念贯穿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相信不久,这些浪费现象就会不复存在,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富有、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