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蒲永燕
“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粮食是老百姓的天。经历过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那些“饥荒年”的人对粮食的感情就会分外深厚,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从父辈们口中得知,那年月的人是吃不饱肚子的,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充饥,有一小孩饥饿至极,居然把刚刚熬制的榆树皮汤汁一口吞下当即烫死!对于现代的小孩来讲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那个时候那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反过来看看今天的人们,大吃大喝已成常态。单位上,公款消费自然是出手大方,一桌几千元的大餐比比皆是,而席桌上的人则因为要敬酒、要周旋,真正进食的根本没有多少,被浪费的饭菜数不胜数;日常办理红白喜事,也是比拼桌数、比拼阔绰,很多菜肴几乎连筷子动都没有动一下,白白浪费的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鸡鸭鱼肉想吃就可吃上,到过年时反而不知道该吃啥好了!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与此同时,北京市十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749家门店24日共同倡议:“适量点餐,剩餐打包”,逐步推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举动标志着北京市餐饮行业将联手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
对于北京市餐饮行业的行动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们中国人口众多,仅靠一家恐怕难以达到目的。因此,我呼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杜绝浪费我们人人有责!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但是大肆浪费粮食是建设不了美丽中国的!这需要社会各个层面、每一名国人的努力。
国家应该在制度方面加大对浪费粮食行为的制裁。把浪费粮食行为纳入法律规章制度,在法律上对其进行约束,并且依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罚,使节约粮食行为有章可循;浪费粮食是一种不良行为,但这种风气也是在不良的风气习惯下逐渐形成的,国家应在全民中重塑节约粮食的良好道德观念,宣扬人人节约的社会风气,拓宽舆论监督渠道,使人们在道德的监督下自觉形成节约的好习惯。
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要规范接待工作程序和标准,并抓好落实,其实寻常老百姓家也是需要接待客人的,单位上搞接待也很正常,但是必须依据规定进行。事实上大部分单位都制定了一定的接待标准,但在具体工作中不落实已制定的接待标准,因此造成了现在的浪费形势;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节约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无论对单位的考核,还是对个人的考核都要看其是否遵守节约粮食的规定,对于单位违反该规定的,则要从重处理相应的负责人,个人违法规定的,则要“扣你没商量”了!
餐饮业作为浪费粮食的“高危点”也没必要恐慌,因为人总是要吃饭的!餐饮业也需要盈利,从表面上看暂时餐饮业似乎受到了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这和抵制浪费没有冲突。餐饮业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从菜肴质量、口味、数量等方面把好关,从关口上杜绝浪费行为的发生;另外餐饮业也要探索更好的经营模式,更好地应对大吃大喝造成的浪费,可以实行自助餐的形式,明码标价,并硬性规定客人必须吃完所拿的全部食物,否则将双倍收费。
节约粮食不单单是国家、企业、餐饮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作为最普通的班组员工,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在工作中如果在单位集体餐厅用餐时,要做到吃多少打多少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可以向厨师提出建议,万不可将手中的粮食弃之不顾;在生活中,尽量调节自己的膳食,做到科学饮食,虽说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但首先要追求饭菜质量,同时教育好孩子们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