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7|回复: 0

让疯狂的“中国式饭局”早日罢演

发表于 2013-1-31 14:2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你听到有人说吃鲍鱼太累,只想喝小米汤,你会不会觉得太矫情?但这确实是河南某副厅级干部的内心所想,常赴饭局的他吐槽说:“鲍鱼海参龙虾都有,但吃不惯,饭局多时几天难吃上粗茶淡饭,他就会梦见豆芽菜小米汤。”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阮先生则一天6场饭局,从白天喝到夜晚,几年下来血压暴高;某基层干部说,一场饭局一次机会,不敢怠慢,陪领导喝酒,常备解酒药,控制着不敢吐。

  讨厌鲍鱼想喝小米汤却难以如愿,一边吃解酒药一边猛喝酒,一句话说错了,就要失眠一晚上……如果将此悉数描绘出来,也是一幅官场饭局众生相。矛盾的是,明明不喜欢,明知有伤身体,却也要硬着头皮上,究竟为何呢?从一些干部吐的苦水中可以依稀找到答案:“一入官场深似海,饭局就是仕途,一场饭局就是一次机会。”对基层而言,喝的是酒,讲的是关系;对高层来说,“请你吃饭,请的不是你这人,而是你的位置、权力,你能给他的资源。”

  机会、关系、权力、资源,怎么听怎么像是一场交易,饭局不过是一个载体,吃喝就是一张幌子,酒精,是让交易进行得更为顺畅的润滑剂。既然饭局等于仕途,谁敢怠慢?那是拼了命也要为自己赚一份前途的。只是这样一来,饭局越演越疯狂,频次增多,档次提高,什么稀罕吃什么,铺张浪费严重,公款消费节节攀升,直喝得当事人也不堪重负,甚至有人猝死酒桌“因公殉职”的,你说怪吗?可多了就见怪不怪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饭局是身份、地位的一种彰显,如果跟饭局绝缘,可能也意味着跟升职加薪绝缘。更因此衍生出饭局这门学问,多少人意欲修炼成高手。

  学者易中天曾这么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饭局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当不少人在疯狂的饭局上超负荷运转时,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何饭局会等于仕途。应该说,饭局的基本功能只能是联络感情,沟通信息,但关键就在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熟就好办事,饭局能拉近关系、疏通人脉,就间接等于能办成事。当所谓的规则也可以超越,当人情大过原则,关系复杂,局面混乱,世间百态自然也就层出不穷了。

  幸而,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给高烧不退的饭局降了降温,在长沙,一封给社会各界突出代表送出的感谢信,取代了历年的团拜会;在各地,已有不少星级酒店“门前冷落鞍马稀”。但若希望这样的效果能持久,或许还要从根源上入手。就在我们惊喜于许多单位取消年会时,也有报道爆料私人会所、机关酒店成了公务宴请的重地。为何?当饭局仍关系着仕途,当人情可以大于原则,即便是硬着头皮,冒着危险,谁人又敢被抛弃在饭局之外?

  狠刹“舌尖腐败”已初见成效,愿乘此春风,持续推进制度改革,治愈思想沉疴,到那时,中国式饭局,也该罢演最后的疯狂了。(万晓娟)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