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4|回复: 0

8位云锦大师接受新人叩拜 改变“传男不传女”传统

发表于 2013-2-1 10:39: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天的收徒、拜师仪式上,师傅们对弟子“戒尺加身”。蔡震 摄

  昨天上午,“守望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技艺传承人收徒拜师仪式,在南京云锦研究所举行。8位云锦大师接受了18位新人的传统叩拜,师徒们按照传统礼仪互赠了礼品。这也是云锦所成立50多年来首次举行正式的收徒活动。王宝林所长表示,此次传承活动是完成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承诺。

  师傅回赠徒弟葱和芹菜 勉励“聪明”和“勤奋”

  在昨天的收徒、拜师仪式上,王宝林所长说,“通过云锦大师收徒、拜师仪式,希望能推动南京云锦‘衣钵相传、师徒相继’的传承工作,传承云锦大师们的私人秘技,培养一批守得静、耐得苦的云锦专业人才。”

  收徒、拜师仪式分为“云锦大师拜云锦始祖”、“徒弟拜师”、“徒弟敬茶、改口”、“师父训诫”、“徒弟承诺”、“戒尺加身”、“徒弟赠六礼束修”、“师傅回赠礼品”八个传统流程。8位在设计、意匠、染色、造机、织造等各个专业领域著有贡献的云锦大师,分左右排座,他们接过18位云锦徒弟的拜师帖,并签上了自己的印章。18位徒弟则向大师们行了叩拜礼。接着,师徒相互赠送了礼物。

  首先,徒弟们向师傅赠送传统的六礼束修。这六样礼物分别是肉干,代表感谢师恩;芹菜,代表业精于勤;莲子,代表感谢老师的苦心施教;红枣,代表早日高升;桂圆,代表圆满自在;红豆,代表鸿运亨通。师傅向徒弟回赠的礼品,都是云锦行当不可缺少的工具,有金线,五彩丝线,孔雀羽,云锦意匠稿(云锦织造工艺中记录织造程序的器具),还有葱(代表聪明),和芹菜(代表勤奋)。

  最后,由师傅们持戒尺,徒弟单膝跪地。戒尺一敲头,师傅要求徒弟头脑清醒,敬业乐群;戒尺二敲肩,师傅要求徒弟为传承、弘扬南京云锦传统优秀文化要勇挑重担;戒尺三敲身,师傅要求徒弟做事要有尺、有度、循规蹈矩。古色古香的传统仪式,表明了拜师仪式的虔诚敬重之心。

  改变“传男不传女”传统 这次收徒就是八男十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周双喜大师,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绝不轻易收徒,至今只收了一位徒弟。“今天,我破例又收了一位新徒弟,他叫王赛,是个男孩子,今年才20岁。”

  以前,周双喜大师还有云锦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顾忌,担心女孩子吃不了这份苦。可是他昨天对记者说,“我们8位师傅,全都是男的,过去从没有云锦女大师。不过,我这种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这次收徒,反而女孩子多,8男10女。”

  代表徒弟上台发言的蔡向阳,不仅在云锦所学徒了近10年,而且学历最高,已经获得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历。谈起踏进云锦所的经历,蔡向阳说有点蹊跷,“03年,我在南航读法律,一次来云锦所参观,看到如此绚丽的云锦,既好奇又震撼,我当即就敲开了王所长办公室的门,表达了学徒愿望,当然遭到了拒绝。王所担心我不可能有持久之心。”而今,蔡向阳凭借刻苦的努力,已经成为生产部主任了。

  周双喜笑着说,“过去有说法,徒弟学会了,师傅就没饭吃。眼下这批徒弟年轻,有活力有文化,我会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们传授技艺,这也是南京云锦的希望。”

  ■新闻背景

  云锦织造艺人老龄化 技艺濒临失传

  具有1590多年历史的南京云锦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1957年成立的“南京云锦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云锦技艺传承保护、文化传播与展示,产品创新与市场发展的一体化道路,2009年9月,由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申报主体,南京云锦技艺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依托于人而存在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些掌握云锦织造绝活的艺人老龄化,而那些只靠着口传心授的云锦织造秘笈更是不断地减少。再有,云锦传统工艺一般都存在着学艺时间长,工作单调乏味等原因,使得云锦的织造技术后继乏人,濒临失传。(记者 蔡震)
来源:中工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