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漫谈我的饭后打包经历
朋友、平凉知名记者老秦在一篇博文里提到自己在外面吃过饭后,如何不忍心看着那么多食物浪费而故意磨磨蹭蹭到后面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带回去的事情。看毕,不由地让我想到了自己。说真的,在这点上我和老秦是那么的相像,他打包剩菜时的那种心理我自然深有体会。
我小时候,正值全国大多数人民都处在吃不饱吃不好的年代,家里一天到晚吃的都是葫芦面糊糊和玉米面馍馍。每当村里人有婚丧嫁娶的事情,母亲给人家帮忙回来后,总要用手帕给我们带回来几个小馒头或者几个油果子乃至几片肉,我们姐弟几个就欣喜若狂地吃起来。以至于后来,只要母亲刚出去给人家帮忙,我们就开始急切地等待她回来。那个年月,等待母亲给我们带回来点酒席上剩下的吃食成了我童年非常美好的一幕。或许是基于这类似的种种原因吧,从小到大,我对食物有一种天生的贪欲,能吃了的就尽量吃进肚子里,吃不了的就想留着下次继续吃,绝对是不会浪费食物的。自然对浪费食物现象有一种很深的罪恶感和痛惜感,对浪费食物的人当然就很是厌烦了。有了孩子后,我也无形中扮演起了母亲当年的角色,只要出外和同事朋友聚餐,总会给孩子带回来点吃食。以至于后来,每当我要出去聚餐时,孩子总会喜滋滋地问我:“你回来给我带吗?”想着孩子充满希望的眼神和一颗充满渴望的心,我也总不会让他失望。
曾多少次,就在快要结束饭局的时候,我眼望着那些动了几筷子的饭菜,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搏斗后,最后才拉下脸皮狠下心来说出让服务员说打包的话。有时候还拿孩子当借口说:“娃娃还在家里没有吃饭呢,正好拿回去一顿饭,我也不用再给她做了!”时间久了,同事们也就知道了我的这个习惯,每逢聚餐后,总会让服务员把质优的饭菜打包好让我带走。当然,能这样相对坦然地打包的机会多数都是朋友同事聚会或者自己请客的时候。要是自己一家人出去吃饭,自然是怎么吃好、够吃为标准的,一般不会存在浪费问题的。要是吃了呛锅鱼之类的菜,还会把锅底带回去在家里加工点蔬菜继续吃一顿,绝对做到了充分利用。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由于一直忙着招呼客人吃饭,自己几乎没有吃多少。待送走客人后,便匆匆返回餐厅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搬新房那次宴请完前来恭贺的朋友、同事后,把一些菜和馍打包回家。一辈子勤俭生活、习惯在家自己做饭而很少在外面买饭吃的母亲,把打包回来的菜和馍重新加工一下给我们吃,一遍还念叨着,要是不打包回来,多可惜呀!看着父母有滋有味吃饭的样子,我心酸的想哭,天下如我父母一样的父母们或许永远也不会想象到一桌子平时他们见都没有见过的饭菜几乎没吃几口就被浪费掉的场景,更不会知道全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那样餐饮浪费触目惊心的事情的。
聚餐时要是朋友请客,而那个朋友也是个生活节俭的人的话,我这时候就完全没有了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是早早问服务员要好打包袋,一边说着诸如“把这些打包带回去,几乎都没有动筷子,要不浪费了”之类的话。想着朋友可能不好意思,我就硬是塞到朋友的手里。看着这次的饭菜又没有浪费,仿佛卸下了很大的包袱,心里舒服极了。
当然,公务饭局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就眼睁睁看着平时不常吃的一些菜品,高高地立在盘子里而无奈地离开。那时候的心里真是难言的痛苦-----又有那么多的食物要浪费了,这些菜或许是那些农村人这辈子见都没有见过的花样呀!要是带回家,嗜吃的孩子不知道有多高兴,而拙于厨艺的自己又可以为少做一顿饭而偷懒了-----但心疼归心疼,我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出饭厅。一次,在外单位检查工作用餐,上来的一桌子菜没有吃多少,其中有一道甲鱼,即使在领导让我们“吃吃”的礼让下,我们还是没有动筷子。就在饭局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没有对服务员说出把那道菜打包的话来,当时,心疼的感觉很是彻骨。孩子还没有吃过甲鱼呢,要是拿回去不知道又会有多高兴呢!但是,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静静地躺在饭桌上,我只能边朝出走边安慰自己:“那菜绝对不会被倒掉的,工作了一天的服务员们一定会消灭掉的。”这样一想,心里也就慢慢舒服了。不管被谁吃了,只要不是被浪费掉,就不可惜。那次回去后,给孩子说了未能打包回大甲鱼的话题,孩子一边咂巴着嘴一边天真地问我为啥不打包回来。我就场合不合适、不好意思、抹不开面子等方面给她解释,好歹孩子很理解人,一边惋惜地为浪费了大甲鱼而叹气,一边遗憾地说:“要是打包回来该多好呀!”
最有趣的一次打包事件是一个同事的婚礼酒席上。那么丰盛实惠的一桌子饭菜,只有6个人吃。大家快要离席时,桌子上的饭菜没有吃多少,有道猪肘子的菜压根就没被动筷子。这时候我心理的搏斗期又开始了。那只鲜亮的猪肘子只在我面前晃动,打包吧,同桌子吃饭的还有外单位的人;不打包吧,那么好的一道菜可就白白浪费了!眼看着大家都要离席了,我鼓起勇气说:“娃娃在家里还等着我做饭呢,正好把这个猪肘子带回去解决算了”。一旁的小张和老张听到了,连身附和:“带上带上!”她们马上问服务员要来打包袋三下五除二地把那道菜打包入袋。小张还一边说“老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见她俩那样放的开,我也说自嘲道:“经济危机时期,尤其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嘛”。就这样,我又一次成功打包回家。
至今想来,最让人欣慰的一次打包经历就是那次参加完平安保险公司的年终答谢宴上的了。由于几个保险员一直围着客户推介他们的最新产品,几个饭桌上丰盛的菜肴根本没有动筷子。一些人已经开始离席了,眼看着桌子上慢慢的饭菜没有时间吃了,而我的肚子还咕噜噜地叫呢。由于一桌子坐的都是些随和的女同胞们,我也没有了往日的拘谨,就随意地指着几个喜欢的菜品示意服务员打包。没想到,我这一带头,其他的几位食客也都纷纷让服务员开始打包,有的甚至把另外几个桌子上的菜都打包了。看来不是大家不想饭后打包剩菜,而是许多人都不好意思张开嘴说那句“打包”的话呀!当时那个场景看的人真是欣喜。要是所有的中国人,或者是大多数的中国人在外吃过饭都能这样争着打包剩菜,那中国的“舌尖上的浪费”量肯定会大大下降的。
如今,从中央提出了“反对饭桌酒桌浪费、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也有民间团队发起“光盘行动”,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一些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也发出了 “适量点餐,剩餐打包” 倡议,并逐步推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服务员也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避免浪费。一时间,全社会掀起了一个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尚。作为有时目睹餐桌上浪费,而为如何抹开面子把剩菜打包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最为欣喜的事情。看来,以后我所目睹到的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少,而要是真碰到了质优的剩菜,我打包起来或许也就会更加理直气壮了吧。(杨永青)
|